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41.17
    +30.50 (+1.01%)
     
  • 滬深300

    3,537.48
    +16.52 (+0.47%)
     
  • 美元

    7.8257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21
    -0.0007 (-0.08%)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0 (+0.02%)
     
  • 歐元

    8.4393
    -0.0013 (-0.02%)
     
  • 英鎊

    9.8730
    -0.0030 (-0.03%)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69,889.62
    -507.69 (-0.72%)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ibanker教室】教育孩子筆記之一 記憶背誦 使孩子活學活用

記憶背誦 使孩子活學活用

這學期我又開始兼職在科大數學系教書。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如何教好孩子成了我愈來愈有興趣的問題。編輯建議透過一系列的文章來分享我在研究如何教孩子時所寫下的讀書筆記。這專欄不是學術論文,所以我們就省略了引經據典的引述。雖然不是我原創,但是希望這些筆記對為人父母的你有點幫助。

優秀人才懂舉一反三

香港父母經常批評本地學校填鴨式教育,所以對標榜輕鬆學習的國際學校趨之若鶩。我們一輩大概都是「受害者」,對「填鴨」深惡痛絕。但是我們要分清楚勤奮和「填鴨」的區別。世界上不存在不需要刻苦勤奮的成功方法,但也不是所有的練習都是有意義的。很多內地學生可以很勤奮地每天背英語生字和做文法練習,但是英語的運用能力還是很差。理由很簡單,每天背生字不是很好提高英語運用能力的方法,但是每天勤奮地花四五個小時讀原版英語著作,卻可以在一兩年內大幅提高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所以強調努力就有成果,或者把所有需要刻苦用功的事情一概定義為填鴨式教育,都是錯誤的做法。

要明白甚麼是「好的刻苦勤奮」,就要明白甚麼是優秀的學習成果。科學家通過對不同領域的專家來了解「優秀」是甚麼。有一個對比歷史學家和高中生歷史知識的研究發現,專家不一定就是知識很豐富的人。實驗的第一步,是對比優秀的美國高中生和研究不同領域的歷史學家關於美國獨立和憲法史實的認識。因為很多歷史學家的研究專長並不是這個時期,所以對於日期和史實的認識很多時候輸了給這些正要準備考試的優秀高中生。實驗的第二部分,要學生和歷史學家去判別描述一場戰役的文件和油畫的真偽。學生很快就給出了答案和非常簡單的選擇原因。受過嚴格訓練的歷史學家卻花了不少時間去思考,做出不同的假設和挑戰自己原來的想法。雖然最後的選擇可能和高中生一樣,深思熟慮以後才給出自己選擇。最重要的是,歷史學家明白自己可能錯在甚麼地方。

廣告

如果給出更多的時間和資料,他們的答案可以進一步改善。但是給高中生更多的時間和參考資料對他們一點用都沒有。能通盤考量,在看似平凡的問題中發現難點,懂得如何解決自己不熟悉的新問題,才是有學養的專家真正厲害的地方。

「高手」在於只看關鍵

有讀者可能在這時得出「記憶背誦就是不好」的錯誤結論。博聞強記,博覽全書,也是成為大師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有一個對比國際象棋大師和普通弈手區別的研究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想像中的大師應該是能夠同一時間考慮很多不同變化、每一路變化都能算出很多步後着的天才。但是研究發現,大師和普通棋手考慮的變化的數目相差不大,對每一種變化考慮的深度也差不了太遠。區別在於大師的「直覺」很好,所思考的變化都是非常厲害有用的,其餘沒有意義棋步基本不在考慮範圍。

普通棋手卻要花很久才知道一種變化是毫無意義的。這就像我們去到一個陌生城市旅遊看地圖那樣,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找出去一個地方的路綫,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是手忙腳亂地花在沒有意義的區域上。但是當熟悉了一個城市後,雖然是找去新地方的路綫,但是我們很快就可以排除想都不用想的部分,集中精力在相關的地方。對一個地方愈熟悉,就愈能把時間集中在關鍵的部分。那「直覺」有得學嗎?國際象棋大師的「直覺」就是來源於10萬個小時的對弈中所記下的5萬種不同棋形。我初中時參加中國象棋比賽拿到冠軍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看的棋譜比較多,在限時比賽中可以專注考慮重要的變化。

同樣地,我們也認為象棋大師記憶力很好,看一眼就能記得棋盤的棋子在那兒。在和普通棋手的對比實驗中,大師可以在看了棋盤5秒後就能記住16只棋子的位置,而普通棋手只能記住4只。但是這種差異只是在進行真實棋局時才有,如果棋子是隨機地被放在棋盤上,大師和普通棋手的記憶能力沒有任何差別。實際上,所有人都只能一次過記住大概7件東西。

差一點的是5,好一點的是9,但是差別不是很大。不同的地方是,大師記住的是7個包含不同棋子的棋形,而普通棋手記住的是7個棋子。這種記憶方法叫組塊化(Chunking)。這就好像我們背唐詩是一句句地背,甚至是一對對地背,而不是一個個字地記一樣。要把所學的知識變成組塊,能夠隨時隨地拿出來應用,需要長而專注的反復練習。溫故而知新,是因為「溫故」所以知識的組塊化更進一步,運用的能力再上一層,所以好像學了新東西一樣。

學習以後要刺激思考

總結來說,不用記憶背誦東西的所謂「活動教學」,和只是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都是不能培養真正人才的做法。真正的人才能夠舉一反三,懂得批判思考,推陳出新。要達到這種境界就必須熟讀前人所成,但不只是背誦,而是懂得欣賞精粹所在,和批判所漏。所以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出類拔萃的學生,就必需要他們刻苦勤奮,博古通今。在孩子掌握好一樣知識以後,就要拐一個彎地問他們,給一個剛好要他們好好思考才能回答的問題。但問題的難度要適中,不應該是如何苦思冥想都答不出的大難題。所以我反對甚麼奧數訓練。通過這種「學習—思考—再學習—再思考」的螺旋上升學習方法,來加深對一門學問的了解,勤奮地記憶和學習,靈活地思考和運用,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具體來講,在教室和家裏,應該如何教孩子呢?我們往後幾篇文章繼續探討這個問題。

 

撰文:王澤基

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投行高層,科技大學數學教授,有逾十年投資銀行工作經驗。電郵︰im_focus@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