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284.54
    +83.27 (+0.48%)
     
  • 國指

    6,120.37
    +20.15 (+0.33%)
     
  • 上證綜指

    3,052.90
    +8.08 (+0.27%)
     
  • 道指

    38,460.92
    -42.77 (-0.11%)
     
  • 標普 500

    5,071.63
    +1.08 (+0.02%)
     
  • 納指

    15,712.75
    +16.11 (+0.10%)
     
  • Vix指數

    16.21
    +0.24 (+1.50%)
     
  • 富時100

    8,092.72
    +52.34 (+0.65%)
     
  • 紐約期油

    82.91
    +0.10 (+0.12%)
     
  • 金價

    2,338.20
    -0.20 (-0.01%)
     
  • 美元

    7.8285
    -0.0024 (-0.03%)
     
  • 人民幣

    0.9250
    +0.0003 (+0.03%)
     
  • 日圓

    0.0501
    -0.0001 (-0.24%)
     
  • 歐元

    8.3949
    +0.0192 (+0.23%)
     
  • Bitcoin

    63,465.04
    -2,994.55 (-4.51%)
     
  • CMC Crypto 200

    1,350.34
    -32.24 (-2.33%)
     

【地產專題】長策會委員張國鈞 倡重推首置貸款助上車

【地產專題】長策會委員張國鈞 倡重推首置貸款助上車

本港住宅樓價冠絕全球,中產家庭即使不吃不喝不消費,也要15年才買得起樓;最新公布的公屋輪候冊突破28萬大關,置業對不少香港年輕一代來說是遙不可及。身兼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委員,及地產代理監管局執業及考試委員會主席的張國鈞坦言,年輕人對上車感到絕望時,社會怨氣會進一步加深,認為政府有必要重推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從首期方面協助市民上車。

樓市醞釀轉勢,但樓價未見明顯大跌,上車對不少港人來說,仍是不可能的任務。不少年輕港人深感置業無望,惟有未畢業就申請公屋,進一步刺激公屋輪候人數創歷史新高,目前輪候冊人數已達28.5萬,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由平均3年增至3.6年。 房署的調查也發現,去年4月至今年3月的新登記中非長者一人新增申請竟有四成為學生,足見年輕對住屋問題的憂慮。

「現在年輕人湧去買新盤的劏房戶,這現象剛好反映年輕人買不起樓。」張國鈞感概地說:「我認識很多年輕人,他們認為樓價太高,覺得自己一世也買不到樓,他們大學畢業工資只有1萬餘元,就算不吃不住,即使每個月儲到1萬元,一年只儲到10多萬,要儲多少年才儲到首期呢?就算樓價不升,也未必買到樓。」

年輕人難儲夠首期

他表示現在樓價高企,年輕人假如沒有父母幫助支付首期,根本難以置業。就連律師也面對上車難的問題,他說:「很多年輕律師每月工資有數萬元,是有能力供樓, 卻沒有足夠首期買樓。」他舉例指,如要在西環買一個細單位,入場費可達700萬至800萬元,若要付五成首期,連同釐印費,即是要有近400萬元現金, 「事實上,要儲400萬元何其困難,尤其你在償還學費借貸,再加上交稅、交租後,還可以儲到多少錢呢?如果你月入5萬元,一個月儲到2萬元已不是易事,但一年才儲到36萬元,要多少年才儲到首期?因此,我認識的不少年輕專業人士,買不到樓的原因是沒有首期;買到樓的,大都是由父母支付首期。」

廣告

張國鈞表示,香港現今這一代或下一代年輕人面對的困局,就是即使努力工作也買不到樓,當問題日深,就會衍生社會怨氣,「年輕人會覺得自己勤力工作,又守法, 貢獻社會,卻沒有能力買到樓,自然就會有怨氣。」更甚的是,將會令政府日後施政、找地建屋時的面對更大反對聲音,「當他們對置業沒有希望時,政府要找地起樓對他們而言,一定抱事不關己的心態。」

因此,張國鈞認為港府有必要為年輕人解決住屋問題,除多建公屋及資助性房屋,以及增加私營房屋地皮外,也有需要在首期上下工夫,協助年輕人置業,包括重推首次置業貸款計劃。他表示,香港在1998年曾推出首置貸款,但其後樓市出現轉勢,市場上負資產湧 現,政府表明不會再重推上述計劃,「我明白政府對首次置業貸款的憂慮,是怕樓市轉勢,如於這時間扶年輕人上車,會否令他們成為負資產,但我認為年輕人上不到車也是個重要、根本性的問題,這問題實在有需要去解決。」

發展土地社會阻撓

港人上車難,歸根究柢是本港面對房屋短缺的困局,盡管本屆特區政府已扭盡六壬找地建屋,但卻困難重重,包括面對社區人士的反對聲音,如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自提出以來備受爭議,政府找地過程舉步維艱。值得留意的,是自新界東北發展遭到強烈反對後,政府近年在尋找土地方面看似變得低調,作為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委員的張國鈞卻指現時政府仍積極找地,「據我的了解,政府的政務官仍在瘋狂地找地皮,就連位於山邊、只能建到一幢住宅的小地皮,他們也不放過,坦白說,該類地皮的成本效益甚低,要投入很多資源在基建如馬路上,將住宅建在山邊,地基要求也特別高,因此建築成本很高,要花很大氣力。」

他續稱,現屆政府一直將房屋問題放在首位,過去幾年也着力找地方興建公、私營房屋,但最大的困難,是本港有大部分土地未能使用作建住宅,如郊野公園範圍、山地等。當政府想創造新土地,如透過填海、發展新界東北等時,卻面對強大社會阻力,「由於有保護海港條例,於維港填海是不可能的,於維海以外的海域填海,反對聲音也非常強烈,就算在較偏遠的地方如青洲,有些 反對人士就會說會影響海豚生態。當政府有意發展大埔一帶海域,就會有反對人士說會影響到海星,這就是香港現在的情況。」

司法覆核虛耗時間

「政府決定於10年內要建47萬個單位,如果這目標能達到,一定能紓緩到香港的房屋問題,但政府到今天為止,是未有足夠土地建47萬個單位,這是不爭的事實。」張國鈞指,要將一幅地皮由生地轉為熟地,當中涉及加入基建設施、打地基、起樓等工程,至完成建屋,已需時約10年,因此若要解決房屋問題,市民有需要同心合力改變心態,「坦白說,很多市民是支持政府搵地起樓,但他們卻不希望政府在他們居所旁起樓,這是市民常見的心態。」

隨着近年有關土地發展的司法覆核增加,港府找地進度也明顯拖慢,張國鈞以中西區的中環街市為例,「我自1998年開始在中環上班,到今天2015年,中環街市已丟空了17年時間,是由於它經過了幾次官司及司法覆核,多年後該處已日久失修,工程費已嚴重超支,這就是社會自己虛耗了時間。」

最教他印象深刻, 是某次立法局會議,當時他們正在討論土地供應、房屋發展的問題時,有某位議員提出一句:「香港不發展有何問題?」張國鈞說︰「如果你有這個心態,對香港是有很大問題,當然有很多人覺得環保、保育十分重要,但如果保育至一個程度是香港不發展,香港將會變成怎樣?大家要好好思考對香港是好是壞。作為香港人,我覺得要為下一代解決他們的住屋問題,包括你的仔女將來會否買不起或租不起樓呢?我們要從這角度出發去想想。」

撰文︰陳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