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10.66
    +17.52 (+0.59%)
     
  • 道指

    39,760.08
    +477.75 (+1.22%)
     
  • 標普 500

    5,248.49
    +44.91 (+0.86%)
     
  • 納指

    16,399.52
    +83.82 (+0.51%)
     
  • Vix指數

    13.00
    +0.22 (+1.72%)
     
  • 富時100

    7,953.92
    +21.94 (+0.28%)
     
  • 紐約期油

    82.25
    +0.90 (+1.11%)
     
  • 金價

    2,230.30
    +17.60 (+0.80%)
     
  • 美元

    7.8246
    +0.0016 (+0.02%)
     
  • 人民幣

    0.9234
    +0.0002 (+0.02%)
     
  • 日圓

    0.0514
    -0.0000 (-0.04%)
     
  • 歐元

    8.4432
    -0.0260 (-0.31%)
     
  • Bitcoin

    70,763.83
    +579.94 (+0.83%)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精明理財】創富博客百樂 不一樣的財務自由路

早前財經博客界出現一位神秘博客「百樂」,自稱30歲出頭已賺到1,000萬元、40歲建立了全盤被動收入的生意,擁有過億元資產,達致財務自由,長居美國。他在博客寫營商創業、寫上流社會燈紅酒綠的生活,內容被部分博客質疑「離地」,半信半疑。

今期「理財專題」訪問了百樂,傾聽了他的不平凡經歷,這位「香港仔」自小流連深水埗,會考滿缸紅,留學美國後脫胎換骨,入讀名校史丹福大學,更白手興家搞創科,賺到一桶又一桶金。港人覺得他筆下「離地」,全因其經歷超乎我們日常生活的視野。當港人藉物業和股票,追求財務自由,受史丹福創業精神薰陶的百樂,鼓勵港人逃出打工奴隸制度,靠食腦創業,實現不一樣的財務自由路。心繫香港的他,近年回港徵集創業計劃,希望做這班創業青年的伯樂。

「七十後」的百樂出生於基層家庭,爸爸在香港電台任職電子工人,成長於橫頭磡(今稱作樂富)的屋,小學成績落後,中學時最愛流連深水埗鴨寮街和電腦商場,卻能無師自通編寫程式。百樂憶述自己在高登和黃金商場看電腦書自學編寫程式,中四那年將當時流行的街機「街頭霸王」編成Apple II電腦版本,「我一點點Pixel自己砌出來,再整成動畫。」他又曾投稿《電腦時代》雜誌,教人改寫遊戲程式,獲取學業以外的樂趣和金錢。

留學美國「廢青大翻身」

百樂全副心思放在電腦科技,無心向學,會考幾乎全科(F級),最好成績的物理僅獲D級。放榜日老師勸他重讀,百樂卻膽粗粗向父母提出留學美國。父母深知兒子興趣在電腦科技,便向親友籌集了數萬元,作為申請學生簽證的資產證明。

廣告

成績不濟下,百樂在美國只能入讀俗稱「雞校」的社區學院Grade 12,同時做多份兼職,賺取留學生活費,包括在學校飯堂做打雜,又試過在夜店男廁做服務生。這段日子百樂的英文日漸進步,亦見識美國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百樂在美國的學業成績優秀,他歸功美國數理課程較淺,港生可輕易追上,惟英文仍要惡補,他感激美國教育着重鼓勵,「美國沒有排名,做得差老師仍讚你Good Job、Better Than Last Time,讓我找回自信,想繼續被讚賞,下次又會做得更好。相反在香港做錯了會鬧,學生愈來愈氣餒也愈來愈差,沒有自信,潛質也發揮不來。」

在「雞校」脫胎換骨的百樂,因數理成績優異,先後被教授邀請擔任教學助理和研究助理。後來這位來自史丹福大學的教授,更鼓勵他報考公開試,願意推薦他報讀一流學府,「考公開試成績很好,才發現自己原來不只在雞校第一,原來真的有實力,便放膽報史丹福大學,竟然被收了!」百樂在史丹福修讀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現稱工程管理科學),研究如何優化一個系統到最適狀態(Optimum)的學科,「例如一部冷氣機,如何調校至最慳電又最凍?原來背後有數得計。」

史丹福是創業搖籃,不少科技公司如雅虎創辦人楊致遠、Google創辦人佩奇(Larry Page)均是校友。百樂甫入讀史丹福已被這股「全民創業」風氣感染,認為人生不一定要讀好書、搵好工,「原來創業是打工以外的一條路!」百樂在史丹福亦遇到不少富豪後代,不用讀書也入讀名校,「基層做到騾仔咁,成世人工作儲錢才能買屋,但富二三代一起步便擁有一切。」慢慢地,百樂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決意不做「工資奴隸」,立志要像這些富二三代的爸爸和爺爺般,白手興家創一番事業,以財務自由為目標。

大學期間百樂已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創業模式,曾撰寫計劃書爭取創業基金。「當時九十年代大家還會買CD,分為單曲(Singles)和雜錦碟,大家未必首首歌也喜歡。我想到建立一個網站,讓人自選歌曲,錄製到CD。」計劃後來過不了第二輪資金籌募,沒資助便放棄了,不過他慨歎後來一間公司正正做此業務,並在2000年代初科網熱潮時更成功上市,令他悟出一個道理:「創業不是找VC(創投基金),籌到錢就做,籌不到錢就不做,而是要有熱情、有自信地照做,看看市場反應再算。」

數年後百樂大學畢業,獲科技公司甲骨文(Oracle)和投資銀行高盛的職位。IT與投行,香港人必定選擇後者!百樂為滿足父母期望,亦加入華爾街做金融人,擅長計數的他在投行總部專門設計及研發各種衍生工具,銷售給全球包括香港市場。他直言,產品經過精密計算,發行人幾乎無得輸。「大戶在背後操縱一切,他要你散戶死就死,一切也是假象。散戶只能贏一時,長遠來說莊家必贏!」百樂坦言自己讀書時也曾用兼職收入炒股票,希望藉槓桿以小博大,卻慘蝕10萬元,「當時我買Call或Put,用不同組合倍大回報,又做槓桿,好彩曾賺過大錢,但很快又輸掉約10萬元,不敢告訴家人。」這位投行過來人忠告說,衍生工具只能用於對,千萬別用來投機炒賣。

勿忘初衷回矽谷創業

香港仔走入華爾街,投行的花花世界卻不是他那杯茶,「我自己出身基層,感覺格格不入,這班金融人很高傲,不尊重基層。」留在投行不到一年,甲骨文的部門主管再次向他招手,決定返回矽谷。百樂加入了甲骨文任程式開發軟件工程師,部門漸漸做出成績,由本來幾個人增至數百名同事,「這時辦公室政治開始出現,互相插人,慢慢感到不開心。」一次他與上司的上司閒談,發現彼此也討厭辦公室政治,一拍即合下決定另起爐灶,由該上司出資、百樂出力,成立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公司,專做雲端軟件服務,類似現今的Google Docs,多名用家可即時合作做文書工作。「我們曾交計劃書上去但不批,甲骨文不做的,我們就補足它。」回想在5個人的小公司,一天工作20小時,為研發產品有家也不歸,「睡袋就在桌下,發夢也在想改良產品的方法。」

充滿熱情的創業經歷,百樂形容是他最開心的一段日子,說時也眉飛色舞。很快這公司已做出成績,首年已賺錢,獲創投公司注資近3,000萬美元。2000年正值科網熱,公司更被投行舉薦上市,他還記得公司股票上市首日爆升,「一日內我的身家由200萬美元,升至300萬美元(約2,340萬港元)!」百樂當年只是26歲,身家已有逾千萬港元,但這只是紙上富貴,百樂一直沒沽售公司股票,後來科網泡沫爆破,他形容手中股票只能在今日夠買一輛Tesla。

其後百樂多次創業,多為科技公司,有成功也有失敗,經過第一間公司的教訓,他學會當公司獲注資收購,便適時沽出股份套現,多次創業後,終於累積到1億港元資產,財務自由。現時他擔任天使投資人,在矽谷、香港及東南亞物色有潛質的初創公司,並在三藩市建立了房地產事業,投地、建屋、出租及出售,建立每月6位數字港元的被動收入,養妻活兒。

百樂認為,財務自由是利用強大的投資組合,產出足夠的財富,可過隨心所欲生活,愈早愈好。他認為年輕人創業本小利大,可快速累積財富,屆時可像百樂投資房地產,賺取被動收入。

港人夠創意 徵創業計劃做伯樂

百樂長居美國但心在香港,每當在美國遇上內地大款談起香港時語帶不屑,他就心中有氣。每年回港數次,耳聞目睹民生民情,對香港也愛之深責之切。「內地金融和法制正在趕上,前海也可完全複製香港法律,港人面對上海和前海等地,仍有甚麼優勢?香港人還有的,就是對外港的優勢,港人國際視野還有優勢!」

百樂近年擔任天使投資人,專門投資有潛力的初創公司,他寄語年輕人要發揮創意,認為港人可從事創意產業,若做出成績應進軍美國,之後才北望神州。「騰訊(00700)和阿里巴巴經常收購海外公司,如騰訊去年分別收購了瑞典和芬蘭的遊戲公司,為甚麼他內部有大把遊戲公司也要對外收購?因為它只能建立內地受歡迎的遊戲,卻建立不了全世界也喜歡的遊戲,只能做自己圍內人用的微信,做不到全世界用的Social media,所以很有興趣收購Global Solution(全球的解決方案)!」

5年前他撰寫博客談營商創業,並公開徵集創業計劃,擔任這些計劃的天使投資人,指導他們如何由香港走進美國,至今收集了過百個創業個案。「真正有國際視野不多,但很有質素!」他希望利用自己在矽谷的網絡,幫助有潛質的初創企業在美國建立用戶群,「屆時中國公司要收購我們,而不是抄襲我們!」

說到底,怎樣的創業計劃才有利可圖?百樂建議大家要動動腦筋,去創立有社會價值的產品,「建立事業一定是力從地起,只要有社會價值,自然就有財富。」談起香港創科界,他直言香港人被短綫炒賣馴化了,被其他亞洲國家比下去,「其實香港人智力不差,只要少少火花便可點燃起來。」他稱不少創業計劃書是「小勞作」,開舖為主的小生意,但香港舖租昂貴,建議創業者多思考O2O生意模式,試一試Online to Offline(綫上到綫下)。

每周38小時創業法

不過,他不鼓勵年輕人貿貿然辭工創業,「很多人說創業的失敗率有95%,大家要分析為甚麼很多人會死!」全職工作既可養活自己,留在職場更可發掘上下游的創業機會,分析別人如何成功,「看看行業的生態系統,如做推銷員,為甚麼別人要買你的產品,這產品有何成功或獨有的地方?如果答案是夠平,為甚麼它可以比人平?是基礎建設或人力資源做得好?」閒時又可以找跨部門同事傾談,收集不同崗位的資訊,或可找出發展機會。

百樂認為創業家紀律很重要,他建議打工仔在每周公餘撥出38小時——周一至四每天2小時,周五休息,周六和日整天15小時,專注創業,分析市場、找出業務模式。當新事業漸見起色,籌集到資金,就是離開正職,全程投入之時。開展一盤生意要快速嘗試,快速失敗及快速學習,例如先視市場需求推出產品,再按反應作改良,別怕失敗。

撰文:葉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