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19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39
    +0.0002 (+0.02%)
     
  • 道指

    37,986.40
    +211.02 (+0.56%)
     
  • 標普 500

    4,967.23
    -43.89 (-0.88%)
     
  • 納指

    15,282.01
    -319.49 (-2.05%)
     
  • 日圓

    0.0504
    +0.0000 (+0.02%)
     
  • 歐元

    8.3453
    +0.0109 (+0.13%)
     
  • 英鎊

    9.6890
    -0.0500 (-0.51%)
     
  • 紐約期油

    83.24
    +0.51 (+0.62%)
     
  • 金價

    2,406.70
    +8.70 (+0.36%)
     
  • Bitcoin

    63,551.79
    +1,124.42 (+1.80%)
     
  • CMC Crypto 200

    1,367.25
    +54.63 (+4.16%)
     

【股話家常】成交消失 全球閃崩(鄭家華)

成交消失 全球閃崩

愈看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愈覺得他像懂魔法的哈利波特,一句新常態,港股成交金額便從2,000億元以上,急速回落至不足900億元。成交是大巿的支持力,消失的成交,間接亦令大巿下滑速度更快,波幅更大。當然,中央政府入巿A股,增加多項能買不能賣,以及大幅增加A股個股和指數沽空難度的措施。這亦令A、H股間差價,以及兩地A股ETF間套戥難以進行,令相關買賣大幅減少,甚至乎乾脆離場,結果是港股成交急速萎縮。

新法案禁止銀行坐盤

成交逐漸消失的趨勢,不只在香港股票市場發生。7月21日,聯儲局前主席伏爾加(Paul Volcker)倡議,多個美國金融部門商榷經年的「伏爾加法規」(Vockler Rule)正式生效。作為杜特法蘭克法案(Dodd-FrankAct)的精髓,該補充提案旨在落實禁止受美國監管的銀行,以及全球各地的分支機構,進行過度投機,以及跟客戶利益有衝突之業務。

用較接近人類語言及直接一點的說法, 就是禁止銀行進行坐盤(Proprietary Trading),以及投資於對冲及股本基金。但理論上,為市場買賣家開價(Market Making),風險分散和對冲、包銷以及買賣美國國債等行為,則獲得豁免。

話雖如此,投資銀行在金融海嘯後,已被妖魔化至極,基本上動輒得咎被大額罰款,她們當然未等到此法例生效前就先壯士斷臂。高盛老早就把兩個原來都算得上賺錢的坐盤業務關閉,並結束一些她們有份投資的基金,在企業債券開價市場有主導地位的摩根大通,即使極不情願,也只有跟着大隊走。

廣告

買賣力失衡趨勢明顯

事實上,有可能於來年退休的摩根大通主席戴蒙(Jamie Dimon),對這種界定不清的法例,不是沒有微言。他就多次提醒政客,自2008年至今全球企業債市場膨脹了最少3倍,但主要為此開價的最大五家國際級投行(摩根大通為最大),能為債市開價的總資金反而少了近一半。這令他擔心,在聯儲局展開加息步伐後,全球債隨時有可能因承接力不足,而出現閃電式崩盤 (Flash Clash)的危機。

而處於歷史高位的美股,於未來一年亦同樣有可能出現流動性問題,誘發閃崩!上巿公司自身的回購 (Buyback),作為美國股票過去5年最大買家,未來數年將有可能因為公司盈利倒退,以及美國加息令回購資金成本增加,而大幅減少。碰巧,美國上季新增股票供應金額(IPO和主要股東減持),卻是歷史新高,買賣力失平衡的大趨勢明顯。

所以,雖然自己不贊成港交所引入類似A股停牌機制般的急跌後冷靜期,但這在全球股市成交有可能乾涸的大前提下,卻可能成為讓買盤有更多時間聚積的權宜之計。

作者:鄭家華

興業僑豐證券投資服務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