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3 小時 23 分鐘
  • 恒指

    16,279.56
    -320.90 (-1.93%)
     
  • 國指

    5,749.58
    -106.86 (-1.82%)
     
  • 上證綜指

    3,013.84
    -43.54 (-1.42%)
     
  • 滬深300

    3,512.89
    -36.18 (-1.02%)
     
  • 美元

    7.8276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41
    +0.0001 (+0.01%)
     
  • 道指

    37,735.11
    -248.13 (-0.65%)
     
  • 標普 500

    5,061.82
    -61.59 (-1.20%)
     
  • 納指

    15,885.02
    -290.08 (-1.79%)
     
  • 日圓

    0.0505
    -0.0000 (-0.06%)
     
  • 歐元

    8.3061
    -0.0096 (-0.12%)
     
  • 英鎊

    9.7280
    -0.0120 (-0.12%)
     
  • 紐約期油

    85.90
    +0.49 (+0.57%)
     
  • 金價

    2,401.50
    +18.50 (+0.78%)
     
  • Bitcoin

    62,096.45
    -2,856.64 (-4.40%)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胡思胡想】中環的去外資化 (胡孟青)

希慎興業(00014)早前公布全年業績,當外界重點仍然糾纏於零售租金之際,其實不難發現,原來寫字樓租金市場更有賣點。全年計,該公司寫字樓新訂租金升幅達到25%,遠遠跑贏零售商舖新約租金的5%升幅。撇除租約屆滿等時效因素,希慎在業績公布中說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來自內地的需求——股市互聯互通的帶動,中資金融機構支撐了整個中環及金融寫字樓的需求。

剛公布業績的太古地產(01972)亦不遑多讓,零售銷售市道不濟影響,商場租金收入下跌,反觀太古坊即使重建,香港寫字樓租金收入仍有升幅,其中太古廣場、太古城中心、港島東中心出租率達百分百,當中以金融業租戶佔比重最高,達26%。

業主愛中資租客

中資強攻中環已成氣候,愈來愈多原本紮根在中環的金融企業就因而被逐出中環。市場原則之下,租客價高者得,中資為求殺入中環,一副志在必得的心態,基本上是採取不還價,有時甚至主動加價。行業數據顯示,去年可供出租的中環商廈,43%已由中資拿下,佔比較之5年前多出一倍。據報,正正是因為中資的積極開價取態,個別歐洲大型投資銀行就算願意續租,都被業主下達逐客令而要向東移動。

對中環商廈大業主來說,在商言商,價高者得,是為必然。有行內人戲言,就算寫字樓單位呎租開價相同,外資及中資二揀一,業主都傾向選擇後者。原因很簡單,中資金融機構在港,目前僅處於開業階段,之後一定擴充,簽一個新租客,幾乎肯定稍後會再要求租用更多樓面。外資在擴充業務上不能獲業主加分,更重要是,基於要打好關係,為免得失中資客戶,業主的選擇權已等於無選擇權了。

廣告

中港市場融合,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下,中資北水在現貨市場的交投已升至近一成,買港股成為了內地風氣,大勢難擋,內地中產及商端戶甚至索性在港開戶。純粹聽聞行內人說法,這些新增北水客戶,原意當然是在本港一線大型金融機構開戶,可是受制於嚴格監管要求,KYC(Know Your Client)認識客戶程序的複雜,令頗多內地資金開戶不成,而這個情況,就促成有需求就有供應之現象,引來新經營者加入經營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業務,根本是「中資服務中資」。

中環人變九龍人

打從ICC的落成,中環「去外資化」早就揭開序幕,現在形勢比人強,外資逐步淡出中環已經不是時間問題,而是正在加劇出現的社會話題。IFC二期是中資首選,其次是英資幾幢一線物業,以中資的進取,不久的短期之內,隨時高價一併拿下大廈命名權。以往,「中環人」就是對一線金融業人士的形容,恐怕不久將來,要改稱之為「九龍人」、「九龍灣人」、「鰂魚涌人」,甚至「觀塘人」了。

作者:胡孟青

獨立財經評論員,人稱青姐。從事金融業工作十餘載,先後於證券行、銀行等機構任職,近年自立門戶,以獨立身份論股市談投資,以觀點獨到、作風辛辣見稱。她對弱小散戶苦口婆心,對無良大戶卻口誅筆伐,亦為投資者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