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2 小時 50 分鐘
  • 恒指

    17,263.34
    +62.07 (+0.36%)
     
  • 國指

    6,115.51
    +15.29 (+0.25%)
     
  • 上證綜指

    3,050.37
    +5.55 (+0.18%)
     
  • 滬深300

    3,528.40
    +6.78 (+0.19%)
     
  • 美元

    7.8284
    -0.0025 (-0.03%)
     
  • 人民幣

    0.9252
    +0.0005 (+0.05%)
     
  • 道指

    38,460.92
    -42.77 (-0.11%)
     
  • 標普 500

    5,071.63
    +1.08 (+0.02%)
     
  • 納指

    15,712.75
    +16.11 (+0.10%)
     
  • 日圓

    0.0500
    -0.0002 (-0.32%)
     
  • 歐元

    8.3830
    +0.0073 (+0.09%)
     
  • 英鎊

    9.7600
    +0.0030 (+0.03%)
     
  • 紐約期油

    82.93
    +0.12 (+0.14%)
     
  • 金價

    2,328.60
    -9.80 (-0.42%)
     
  • Bitcoin

    64,159.98
    -2,726.85 (-4.08%)
     
  • CMC Crypto 200

    1,389.51
    -34.59 (-2.43%)
     

【胡思胡想】被動勝主動 ETF造就快閃黨? (胡孟青)

市場發展已變得愈來愈畸形及反常態:一方面之前美股不斷創新高、很多股票市場表現不俗,惟同一時間,行業裁員潮不斷,而更有趣是資金流向各走極端。早前的數字顯示,全球主動型基金去年合共錄得高達逾3,580億美元客戶贖回、或簡稱的走資。相反,以ETF及指數掛勾基金為首的被動型基金,則獲得接近4,800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

被動勝主動?的而且確,比較由過往星級操盤手打理的基金表現,與純指數掛鈎、追蹤大市為主的金融產品,後者跑羸了前者的趨勢,已經明顯了好幾年。

即日鮮炒賣加速市場波動

英國《金融時報》早前引述一組數字,頗值得叫市場人士反思。該報引述Morningstar的數字,全球去年新推出的互惠基金僅得269隻,不單止較前年大減近半,而且更是20年來最少。更甚是,截至去年11月為止,原來有高達301隻主動型基金決定將資金退還客戶,是7年來最多,同時間亦有近100隻基金尋求合併。

誠然,ETF頗具優點,成本低、方便快捷,更重要是,將以往並不普及而又具備投資價值的產品零售化,滲透至各個層面。ETF美其名是追蹤大市,但實際上是鼓勵「快閃黨」,以往入場門檻高,而且買賣均有金額及時間規限,現在幾乎百分百可以即日鮮,加速市場波動是必然結果。專業基金經理的存在,是憑其專業知識及發掘能力去跑贏市場、戰勝同行,但當市場投資者大部分都跑到ETF,大家都在賭大市升跌,不論眼光高與低,羊群效應及資金力量單向流動,輸的一定是專業主動型基金,尤其是他們已變成為更少眾的一群。

廣告

即食文化破壞金融業生態

美國《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過富達投資的故事,原來該老牌基金最初對ETF市場頗為抗拒,奈何眼見對手包括憑着ETF產品,客流持續增長,最終富達亦按捺不住,加入ETF的戰團,而且收費愈減愈低,部分更低至0.08%,較同行低了足足一截。富達高層承認,ETF生意利錢微薄,收入難跟主動型基金管理費收益比較,惟當公司大搞ETF後,客戶沒有流失,反而是從旗下高收費基金產品過檔,顯示給基金公司信息只有一個:沒有ETF,就沒有客戶。

諷刺是,大搞ETF之一的Vanguard,其創辦人早前反而高調痛批相關產品,也許ETF的普及就連行內都意想不到。的確,ETF的即食文化破壞了傳統金融行業的生態圈:大眾化勝專業、分析是次要。

撇除對市場構成的潛在波動,行業對逾3萬億美元資產的ETF市場表達關注,當然是利之在所的利益關係;以前專業基金帶旺一店式服務,有專業選股人、專業分析師、推廣團隊等等,現在重要性已大不如前。

推出ETF的門檻並不高,競爭只會愈來愈大,比拼收費已屬例行公事,到底未來產品會否更多元化?甚至是發行商與個別單位聯盟,以獨家產品招徠?看來將會相當有趣。

作者:胡孟青

獨立財經評論員,人稱青姐。從事金融業工作十餘載,先後於證券行、銀行等機構任職,近年自立門戶,以獨立身份論股市談投資,以觀點獨到、作風辛辣見稱。她對弱小散戶苦口婆心,對無良大戶卻口誅筆伐,亦為投資者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