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201.27
    +372.34 (+2.21%)
     
  • 國指

    6,100.22
    +145.60 (+2.45%)
     
  • 上證綜指

    3,044.82
    +22.84 (+0.76%)
     
  • 道指

    38,503.69
    +263.71 (+0.69%)
     
  • 標普 500

    5,070.55
    +59.95 (+1.20%)
     
  • 納指

    15,696.64
    +245.33 (+1.59%)
     
  • Vix指數

    15.89
    +0.20 (+1.28%)
     
  • 富時100

    8,088.43
    +43.62 (+0.54%)
     
  • 紐約期油

    82.98
    -0.38 (-0.46%)
     
  • 金價

    2,329.30
    -12.80 (-0.55%)
     
  • 美元

    7.8324
    -0.0019 (-0.02%)
     
  • 人民幣

    0.9246
    +0.0004 (+0.04%)
     
  • 日圓

    0.0503
    -0.0001 (-0.10%)
     
  • 歐元

    8.3721
    -0.0108 (-0.13%)
     
  • Bitcoin

    66,331.70
    +171.51 (+0.26%)
     
  • CMC Crypto 200

    1,432.14
    +8.04 (+0.56%)
     

【財經追擊】「網絡版銀聯」啟動 內地移動支付起革命

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市場近年發展如坐火箭,規模遠超美國,但這個一年數十萬億人民幣的市場,一直由支付寶及財付通包攬九成市佔率,極為扭曲。隨着網上清算平台「網聯」上週開始試運,這個寡頭壟斷的年代將要結束,市場有望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中國在之前一次又一次錯過了工業革命帶來的機會,令發展一直跑輸西方國家。不過,在互聯網帶領之下的新經濟環境,中國已開始收復失地。中國的網上支付及移動支付,走得較歐美國前,規模亦屬全球最大,而阿里巴巴關聯公司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以及騰訊(00700)旗下的財付通,一直統領第三方支付市場,但這個格局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公布,去年開始籌備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台(網聯平台),於三月三十一日開始試運行,首批接入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試運行期間,將驗證網聯平台的系統功能、業務規則和風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試運結束後,將按計畫、分批次安排其他銀行和支付機構陸續接入系統。

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二十億(人民幣.下同),股東多達四十四個,當中三十八個為第三方支付機構。由央行出資約七億元,佔股比例超過三成,至於支付寶和財付通則分別持股約一成。網聯的股東眾多,是因為無論由哪家機構來建設,都難以取得其他機構的信任,所以政府採取共建、共有、共享的方式,以及人民銀行有效監管原則,而不是由任何支付機構主導。

網聯平台逐漸開放

網聯首批接入四家商業銀行和支付寶、財付通、網銀在線,第二批包括快錢支付、平安付、百付寶等,以後每個月會陸續接入已達技術要求的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網聯完成的首筆交易,由騰訊的財付通平台發起,收付款行分別為中國銀行(03988)招商銀行(03968),騰訊財付通成為網聯平台上成功完成首筆跨行清算交易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廣告

網聯被形容為「網絡版銀聯」,是繼中國銀聯之後的第二家人民幣清算機構。網聯的誕生,究竟會如何影響整個支付市場的格局。首先,網聯的建成,將清楚的劃分出線下及線上支付平台,中國銀聯負責線下支付,網聯則轉接線上支付,即是將負責所有線上交易。第二是,網聯作為清算平台,一端連接持牌支付機構,另一端對接銀行系統,線上交易都要經此平台進行,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能再按現時做法,自己直接連接銀行。按照網聯的規畫,平台首期先接入支付寶百分之一的交易量,到今年底將接入支付寶、微信七成的支付交易量。

未有網聯之前,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繞過銀聯,直接連接銀行。以市場最大的支付寶為例,一間第三方支付機構連接過百間銀行,自己擔當了「網上銀聯」的角色。第三方支付機構要運作,就相等於要各自構建自家的支付清算體系,最大問題是系統並不在政府現有清算系統之下,引發出大量問題。

首先是接口重複,並開設多個備付金賬戶,關聯關系複雜,透明度低,資金流向如何,當局追查難度高。易觀智庫金融行業分析師王蓬博指,以往第三方支付平台通過存在各家商業銀行的備付金賬戶,完成跨行資金清算,實際上一直屬於超範圍經營行為,變相取代了央行或清算組織的跨行清算職能,支付機構更提供了渠道予洗錢等犯罪活動,並增加了金融風險跨系統傳導的隱憂。有了網聯之後,追查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流向更顯得較為容易,網聯將能掌握具體商品交易訊息及資金流向,防範洗錢、挪用備付金等行為,並為監管機構貨幣政策調整、金融分析等提供數據支持。

統一線上支付清算

網聯的成立,最大重點是可以將網上支付的清算收歸旗下。另一好處,就是能引入更多競爭,令支付寶及財付通失去霸主地位。網聯的優點之一,是可降低拓展、維護銀行渠道的成本,為支付機構提供了統一、公共的支付清算服務,節約連接成本的同時,亦提高清算效率。之前第三方支付機構要拓展生意,就要逐間銀行去叩門,與各家銀行個別進行談判,傾收費及簽約,但今後,只需要接入網聯即可,就可以連接上大量銀行,而且收費統一的話,小機構便不怕沒有議價的能力。

業內人士指,雖然資金之前是託管在銀行,但資金亦會在第三方支付機構體系內流轉,並用此龐大資滾存的優勢,向銀行爭取更多合作,有更大的話語權。不過,日後有了大家都要接入共用的平台之後,大機構將夫去優勢,小機構的門檻則大大降低,意味對支付寶及財付通來說,將是一大打擊。

兩大龍頭的另一大優勢,是有領先的技術及速度,全靠投入龐大的資金去打造。支付寶和微信現時的結算速度超快,支付可以做到一至兩小時提現到賬,這個看來簡單的功能,背後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去達到,其他較細型的支付機構根本沒有能力達到相約的水平,但日後大家都要接入同一平台,技術差距亦可以拉近。

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早已大大超越先進國家,且每年保持高增長速度,一直是兵家必增之地。比達諮詢(BigData-research)發布的《二○一六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總交易額為五十八萬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八十五點六,其中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三十八億六千萬元,規模是美國的五十倍。尼爾森調查亦發現,現時中國消費者有百分之八十六使用並信賴移動支付,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信用卡文化尚淺

移動支付在中國能落地開花,分析認為全因中國本身沒有深厚的信用卡文化,信用卡滲透率遠低於其他的發達市場,所以能直接從現金支付跳到移動支付。再者,在中國使用儲蓄卡進行網上支付,步驟複雜,但使用移動支付,掃一次二維碼就可以完成支付。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去年年底曾發布「二○一六年移動支付用戶調研報告」,發現百分之四十七點五的客戶都是因為可以不用攜帶現金或金融卡、信用卡,而去選擇以移動支付方式消費。

另一個推動移動支付的原因,正是因為中國的移動支付並未出現明顯的城鄉差距。報告顯示,去年中國縣城的移動支付用戶最多,佔比高達百分之十九點六;省會城市佔百分之十九;農村地區的比重,亦佔達百分之十七,三個比數的差距其實不大。反而是愈偏遠的地區,移動支付就愈流行。報告提到西藏的移動支付比例達到百分之九十,其次是青海、甘肅,都遠遠超過東部沿海省分,相信是因為移支付甚為方便,只要有手機就能完成交易,不用任何付款終端或連接固網,對偏遠地區來說,更容易使用到。

如此龐大的市場,現時卻只由兩大機構佔去大部分的分額,其他機構只能有單位數佔比,顯示出市場出現嚴重的扭曲。央行共發出超過二百六十七張支付牌照,但市場卻由兩大巨頭獨吞。易觀的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支付寶於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的市場分額高達百分之五十四,財付通佔百分之三十七,兩大巨頭合共搶去超過九成市場分額,令其他移動支付變得可有可無。

乏競爭窒礙發展

其實支付技術想打入中國市場,亦面對極大阻力。蘋果旗下的Apple Pay進入中國已滿一年,即使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有極多支持者,但用Apple Pay的客戶遠低於預期,令蘋果陷入苦戰。在兩間機構獨大的情況下,除了令市場缺乏良性競爭,亦窒礙市場開發及引入其他支付技術,不利市場的發展。

以香港為例,二十年前八達通面世,成為主要及唯一的電子支付工具,覆蓋衣食住行大部分的開支。不過,亦因市佔率太高,令其他電子支付技術難以流行起來,香港的電子支付亦由世界領先,淪落為大落後。直至近兩年,才有較多的電子及移動支付出現,但普及性始終不及八達通。業內人士認為,建立統一的網聯平台,除了打破支付寶及財付通獨大的局面,亦能引導支付機構,將心思及資源投放在支付產品創新、客戶服務上,有利市場長遠發展。

————————————————————————–

對於銀行來說,網聯平台的推出,會是反擊阿里及騰訊最有效的一招,因為兩大第三方支付機構,搶走大量銀行的生意,而客戶的消費資料等重要數據,亦未有到銀行手,網聯平台有助銀行重掌話事權。

總部位於上海的金融科技諮詢公司Kapronasia的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不斷從使用信卡轉向移動支付,單單一五年就令銀行損失二百億美元手續費收入。雖然移動支付會與銀行卡及客戶綑綁,但因支付寶等跳過了中國銀聯完成交易,會令銀聯以及發卡行、收單行從商戶收取的手續費大幅縮水。

商銀借機大反擊

另一個大問題,正是傳統銀行不能再取得客戶的消費資料。雖然支付交易的資金仍然是來自銀行的存款,但消費者使用支付寶或微信埋單時,銀行再不會收到關於商戶名稱和所在地的數據,銀行的記錄只會顯示收款方是支付寶或微信。分析員指,以往商業銀行會將主要精力放在服務大公司之上,不太看重消費者,但隨着經濟增長下滑,企業業務的增長受壓,零售銀行業務就成為銀行的救命草,若銀行無辦法取得客戶的支付及消費數據,就更難做到相關生意。

阿里及騰訊的支付平台滾存大量備付現金,亦可藉此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令傳統銀行頭痛。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阿里、騰訊等支付機構,在網聯推出後,將無法再以備付金賺取利差,或展開其他金融業務,預料影響總額達五千億元,而相關生意亦有望可以回流至傳統銀行的體系之內。

撰文︰伍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