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41.17
    +30.50 (+1.01%)
     
  • 滬深300

    3,537.48
    +16.52 (+0.47%)
     
  • 美元

    7.8259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20
    -0.0008 (-0.09%)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1 (+0.10%)
     
  • 歐元

    8.4487
    +0.0082 (+0.10%)
     
  • 英鎊

    9.8880
    +0.0120 (+0.12%)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70,482.33
    -680.22 (-0.96%)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財經追擊】體育旅遊爆上萬億規模 香港要借鏡

體育旅遊爆上萬億規模 香港要借鏡

內地「窮省」之一的青海,上週宣布今年會再搞高原越野精英賽,而未來,以體育作招徠的旅遊產品亦會愈出愈多,此舉正好配合國家要力推體育旅遊的策略。國家旅遊局訂下目標,到二○二○年,體育旅遊的規模要升至一萬億人幣。近年體育旅遊成了旅遊業當中增速最高的一部分,國家要力谷,香港亦可以借鏡,才能為旅遊業解凍。

每到大時大節,都是旅遊的高峰期,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數據顯示,元旦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一億二千萬人次,累計旅遊收入高達六百七十九億人民幣,收入非常和味。不過,旅客集中在長假期如新年及國慶等才出門旅遊,令旅遊景點及交通不勝負荷,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要令旅客在平日也肯請假出門,才能進一步刺激旅遊業。

過去兩年,國家力谷體育產業,目標是到二五年,規模超過五萬億人民幣,而將體育結合旅遊,原來是個極具潛力的玩法。國家旅遊局負責人上週公布,到二○年,中國體育旅遊總規模將突破一萬億人幣。

由國家旅遊局、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印發《關於大力發展體育旅遊的指導意見》提出,到二○年,在全國建成一百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目的地,建成一百家國家級體育旅遊示範基地,推出一百項體育旅遊精品賽事,體育旅遊總人數達到十億人次,佔旅遊總人數百分之十五,屆時體育旅遊總消費規模突破一萬億人幣。

《意見》提出,要加快體育旅遊發展,首先要培育一批複合型、特色化體育旅遊產品,並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目的地,以及規劃建設「國家級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培育以體育運動為特色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精品旅遊景區。其次是要培育賽事活動旅遊市場,促進體育賽事與旅遊活動緊密結合。國家並會鼓勵旅行社結合國內體育賽事活動,設計開發體育旅遊特色產品和精品線路,並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體育旅遊活動,分期分批推出「全國重點體育旅遊節慶名錄」,以及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民族品牌的體育旅遊企業做大做強。

廣告

刊發《意見》的同時,由國家體育總局汽車摩托車運動管理中心、青海省體育局和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同主辦的一七年第二屆中國青海湖高原越野精英賽,上週宣布將於今年八月五至十日,在青海海南州共和縣龍羊峽發車。這個活動獲得國家體育總局的支持,全因近年青海正出盡力發展體育旅遊,而成績相當不錯。

青海成表表者

青海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全省均屬高原範圍之內,全省平均海拔三千多米。由於地形複雜,青海可以做的產業不多,主要依託當地礦產、生態及生物資源,以及化肥、畜牧業、有色金屬等。青海經濟總量十分之低,去年首三季GDP總量只得一千七百四十一億人幣,全國排行尾二,僅僅高於西藏。

不過,青海的經濟增速一直在加快,首三季升幅達百分之八點二,跑贏大部分省分。原來,這正多得利用本身自然環境的優勢去力谷旅遊業。上月便有冬春旅遊季正式啟動,推出九大類七十項以民俗文化、戶外體育和自然體驗等為主的特色旅遊,以吸國內外遊客。

除了以風景及民俗風情這類舊招,體育旅遊亦是焦點之一。今年青海冬春季的重點,是穿越哈拉湖、雪地電單車、高原攀冰等旅遊產品。青海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巡視員馬金剛指,冬春季旅遊活動有助推動當地的旅遊業轉型升級。

青海稍後尚有其他體育活動排隊推出,包括第二次舉行高原越野精英賽,將令青海成為中國汽車越野運動的大省,亦令中國汽車越野運動於內蒙、新疆、青海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去年的高原越野精英賽,吸引到全國各地近二百名車手參與,開幕儀式有萬名觀眾參與,亦獲吉利(00175及佳通輪胎作贊助商。中國青海湖高原越野精英賽已被列入青海海南州「十三五規畫」,會在未來幾年打造成繼環青海湖自行車賽後,另一個高端的體育賽事,成為一年一度集賽事、娛樂、美食、旅遊於一體的大型活動,亦會成為高原特色的品牌賽事。

年增長三四成

體育旅遊絕對有機會用作打救如青海這類「窮省」,因為隨着全球對健康意識的提高,及對運動的熱愛程度升溫,體育旅遊成為旅業產業當中,增長得最快的一部分。體育旅遊目前主要分為三類,分別為觀賽遊、場館遊,以及參與遊,而第三種能夠更進一步加強旅客對目的地的黏性,並延長旅遊目的地的經濟效益。

世界旅遊組織指,整體旅遊產業的增長,徘徊在百分之二至三的水平,但體育旅遊由一○年至一五年,市場規模則從一千一百八十億美元,升至二千零五十二億美元,平均增長速度為每年百分之十五。當中,倫敦奧運會舉辦的一二年,亦是增速最快的一年,反映世界級體育賽事是旅遊業的最大推手。

國信證券指,戶外旅行產業是大眾參與性體育與旅遊之間的完美結合,提供遊客體驗性更強、休閒度更高的旅遊產品。雖然中國的戶外產業起步較遲,但近年來發展速度迅速,每年增長三至四成,未來市場空間亦巨大,估計現時中國的戶外產業市場規模約為一千五百億人幣。早稻田大學體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原田宗彥更預期,隨着世界性體育賽事在亞洲頻繁舉辦,未來亞洲旅遊人口中,將有一成人會因為體育而選擇出遊。

其實,不一定要大型體育活動如奧運及世界盃才能吸客,不少較小型的賽事,例如近年成為熱潮的馬拉松比賽,都成為支撐體育旅遊的支柱。尼爾森中國區體育產業研究副總裁張霖表示,馬拉松是最受歡迎的賽事,其次包括環海單車及F1方程式賽車、攀岩及定向越野等。國家體育總局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透露,一五年中國田協註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的數量,較一四年大增八十三場,增幅達一點六倍,比起一○年的十三場,更增長了十倍,而去年的馬拉松賽事料達二百場。

市場人士指,一五年中國人均GDP已突破八千美元,意味着白領、中產階級的消費將成為整個國家消費的主流,而低價旅行團、觀光遊等單調的旅行產品,已無法滿足現代人追求個性化及差異化的需求,所以旅遊業的產品亦將出現洗牌。中國的人均收入為是美國的六分之一,但旅遊支出大概只是美國的十五分之一、歐洲的二十分之一,故仍有極大的增長空間。

深度挖掘價值

業內人士指,開發體育旅遊,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深度挖掘旅遊目的地的價值。北京聯合大學副教授曾博偉表示,目前市場中很多都是觀光類旅遊,但這類旅遊去了一次可能就不會再去第二次,但如果去滑雪,那麼可能就不一樣了。他指,傳統的旅遊類型從視覺出發,體驗較為單一,若要實現更為差異化的體驗,可能就需要通過體育旅遊這樣的戶外運動來實現。

攜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體育旅遊線路,只佔旅遊市場的百分之五,而在外國的比重則高達兩成,亦意味着國內體育旅遊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體育旅遊亦有助發掘出更多的財路。例如馬拉松賽事的公眾跑手要支付參賽費,而舉辦賽事的地方,不一定要在大城市或旅遊區,所以參賽者入住的,不一定是普通觀光旅客會選擇的酒店,不少跑手都愛通過Airbnb之類的應用程式訂民宿,為共享經濟打開更闊的路。此外,亦能為非傳統旅遊區的餐廳及商品帶來更多新客。

不少企業早已看中體育產業的前景,近年大舉殺入,例如揚言要抗衡廸士尼的萬達,去年八月亦宣布,斥資六百三十億人幣,興建濟南萬達文化體育旅遊城,為集團目前規畫水平最高的項目,亦是其在全國投資的超大型項目中,唯一一個加入體育元素的項目。

濟南萬達城位於濟南東部的歷城區,佔地二百九十公頃,建築面積五百三十萬方米,其中文化體育旅遊投資三百一十億人幣,包括世界一流、擁一萬個座位的冰球、籃球合一的大型體育運動場館,可舉辦重大國際賽事,亦可作為職業冰球俱樂部、職業籃球俱樂部的比賽主場,並會引入徒步山水遊、極限戶外運動、自行車、足球運動訓練學校等體育運動主題。項目今年開工,二一年開業,料每年接待二千萬人次遊客。

宜細未必宜大

香港的旅遊業正陷入寒冬,單一乏味的購物式旅遊,已不再受內地遊客歡迎,而在開拓其他特色旅遊方面,香港又一直力不從心,其實中國體育旅遊產業的成功,亦可以作為香港的參考。

雖然香港能舉行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場地不足,新加坡及澳門一向有賽車比賽,之前香港亦效法,舉行Formula E賽車,但賽道及環境問題,引發不少爭議。其實香港可以從較細的規模開始,並根據香港的地理環境及特色舉辦比賽,不一定要人辦我辦。香港擁有大量海灘,水上活動會是強項,去年的的龍舟嘉年華,便吸引了十六萬人參與,包括約四萬名旅客。

至於拳賽及綜合格鬥(MMA)熱潮近年席捲全球,本港的拳館亦愈開愈多。格鬥類賽事所需配套較少,並不如足球及欖球賽需要興建非常大的場地。香港出產的「神奇小子」曹星如,世界排名已升至第一位,每次比賽必吸引到大量觀眾入場,香港亦可以趁機力谷格鬥賽事。

香港於○八年曾協助舉辦北京奧運的馬術比賽,但至今馬術比賽仍是小眾的觀賞運動。本港已有相關配套及設施,在推廣方面應再加大力度。想像力,似乎是打開香港體育旅遊最需要的元素。

 

撰文︰伍逸華

圖片︰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