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48.97
    -351.49 (-2.12%)
     
  • 國指

    5,743.78
    -112.66 (-1.92%)
     
  • 上證綜指

    3,007.07
    -50.31 (-1.65%)
     
  • 道指

    37,735.11
    -248.13 (-0.65%)
     
  • 標普 500

    5,061.82
    -61.59 (-1.20%)
     
  • 納指

    15,885.02
    -290.08 (-1.79%)
     
  • Vix指數

    19.38
    +0.15 (+0.78%)
     
  • 富時100

    7,841.92
    -123.61 (-1.55%)
     
  • 紐約期油

    85.09
    -0.32 (-0.37%)
     
  • 金價

    2,389.00
    +6.00 (+0.25%)
     
  • 美元

    7.8303
    +0.0018 (+0.02%)
     
  • 人民幣

    0.9240
    0.0000 (0.00%)
     
  • 日圓

    0.0504
    -0.0001 (-0.20%)
     
  • 歐元

    8.3244
    +0.0087 (+0.10%)
     
  • Bitcoin

    63,298.66
    -3,363.21 (-5.05%)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趣遊樓市】商業價值與市場需求的矛盾(脫苦海)

商業價值與市場需求的矛盾

報導某大發展商申請將旗下五個地盤縮則,由1,512個單位,大幅增加到11,262,差不多增加6.5倍。有一種意見認為,人口密度大增會令到交通負荷不了,未必獲得通過。

做政客,無論是有議席或無議席,批評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在政府辣招未推出之前,因為大單位及洋房獨立屋無論售價及銷情都見理想,發展商配合市場而多建這類單位,他們說上車客得不到照顧,要求政府推出限呎地和限量地。

到金管局收縮600萬以上單位的按揭不可以超過420萬元,市場又因為按揭的因素,令到首期不足的買家集中在細價樓。到現在較多發展商興建細單位,他們又說出各種冠冕堂皇的理據來批評。

發展商設計樓宇,當然是先照顧市場的需求,例如屯門站上蓋項目,就層經屢次將單位面積由大改細,又由細改大。作為上市公司,當然是利潤先行,如果市場沒有扭曲,如實反映社會上的需求,商業利益和社會價值沒有矛盾的話,是沒有問題的。

以前那種一塊地建數十座洋房的模式,未必能夠切合社會的需要,就正如現在一窩蜂去興建細單位,亦都是一樣。只不過如果取得平衡,講就易做就難。但問題出於,政府政策已經將市場需求嚴重地扭,以前銀碼低於600萬的物業才可以借到七成,低於400萬的細價樓才可以二按做九成,所以才出現細價樓狂潮。

現時已經將所有銀碼的物業劃一為最多只可以借六成,只要假以時日,只要銀碼低於700萬的單位,都四成首期從而達到公平競爭,數年後細單位又是否有那麼多需求呢?到時遠在牛潭尾深山有兩萬多人居住,就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