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385.87
    +134.03 (+0.82%)
     
  • 國指

    5,803.86
    +54.17 (+0.94%)
     
  • 上證綜指

    3,074.22
    +2.84 (+0.09%)
     
  • 道指

    37,753.31
    -45.66 (-0.12%)
     
  • 標普 500

    5,022.21
    -29.20 (-0.58%)
     
  • 納指

    15,683.37
    -181.88 (-1.15%)
     
  • Vix指數

    17.94
    -0.27 (-1.48%)
     
  • 富時100

    7,860.49
    +12.50 (+0.16%)
     
  • 紐約期油

    82.18
    -0.51 (-0.62%)
     
  • 金價

    2,398.90
    +10.50 (+0.44%)
     
  • 美元

    7.8317
    +0.0016 (+0.02%)
     
  • 人民幣

    0.9236
    -0.0003 (-0.03%)
     
  • 日圓

    0.0505
    -0.0000 (-0.04%)
     
  • 歐元

    8.3581
    +0.0020 (+0.02%)
     
  • Bitcoin

    62,347.41
    -295.36 (-0.47%)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趣遊樓市】地區阻力也應客觀衡量(脫苦海)

地區阻力也應客觀衡量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日前在電台節目內聲稱,10年建屋目標29萬個不一定做到,引起外界質疑政府能否達到。更有報章取得政府的內部文件,顯示政府內部評估也只可以在10年內興建25.4萬個單位,尚欠12.4%暫時仍未有著落。

事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公佈,今年可達到1.9萬個私營單位的目標,但長期的土地及房屋供應存在變數。例如施政報告提出改劃150幅土地作住宅用途,當中有61幅已交給城規會審議的土地,已有3幅被否決,至今只有24幅完成改劃程序。

客觀地了解整件事,陳炳良所讀的可算是「學者的僅慎」,有目標要達到的話,當然會有眾多困難,若果無法克服,自然就不能達標。有時有目標,達到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以前定下的目標,事後未必一定能配合實際的情況。

最經典的例子是當年的85建屋目標,在最初的一兩年的是可以超額完成,可是後來又要在2012年以「孫九招」叫停,而後來衍生眾多的問題,比如一些區域局部地提高發展密度,影響居住環境,一些原本用作居屋的項目,亦要轉為出租居屋甚至紀律部隊宿舍,私人參建居屋更要售予發展商。

雖然在改劃土地的遇上阻力,地區上也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城規會否決部份建議,當然要判斷這些訴求是否切合實際情況,是不是為了建屋目標,就所有人都要讓路?當然,一些如阻礙海景、交通負荷不到之類的反對意見,若是只從個別人士或團體的利益出發,就要權衡社會整體利益。比如大埔和赤柱被否決,亦有一定的理據在。至於要開發郊野公園,雖然現屆政府承諾不會在本屆內推動,若然現有可開發土地不足,何不更積極地推動填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