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3 小時 40 分鐘
  • 恒指

    16,184.02
    -201.85 (-1.23%)
     
  • 國指

    5,734.72
    -69.14 (-1.19%)
     
  • 上證綜指

    3,062.00
    -12.23 (-0.40%)
     
  • 滬深300

    3,538.37
    -31.43 (-0.88%)
     
  • 美元

    7.8305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39
    +0.0002 (+0.02%)
     
  • 道指

    37,775.38
    +22.07 (+0.06%)
     
  • 標普 500

    5,011.12
    -11.09 (-0.22%)
     
  • 納指

    15,601.50
    -81.87 (-0.52%)
     
  • 日圓

    0.0505
    +0.0001 (+0.12%)
     
  • 歐元

    8.3296
    -0.0048 (-0.06%)
     
  • 英鎊

    9.725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4.66
    +1.93 (+2.33%)
     
  • 金價

    2,403.70
    +5.70 (+0.24%)
     
  • Bitcoin

    62,197.55
    +206.32 (+0.33%)
     
  • CMC Crypto 200

    1,287.09
    +401.55 (+44.13%)
     

內地競爭者殺入香港 香港地産商紛紛開拓海外市場 這是要跑的節奏嗎?

自08經濟危機過後,香港樓市已經持續繁榮了近十年,最近一兩年,隨著美國加息的預期升溫,不時傳出香港樓市已達頂峰、香港樓市要暴跌、誰誰誰跑了、香港本地地産商要撤出香港市場等新聞。

這是真的嗎?香港樓市的黃金時代是否真的要迎來終結?

是否終結,筆者難以斷言。但是香港房地産生意越來越難做,香港本地發展商遭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首先,近年來不時有內地發展商斥高價來港買地,令香港發展商壓力山大。在香港,地産項目的毛利率可以達到30%,從而吸引了很多內地發展商來香港競地。最新的個案爲海航集團旗下公司斥資逾88億元買入位于啓德的住宅地,平均樓面呎價已達到1.35萬元,計及建築成本﹑利率開支等等,日後開售時每平方呎售價將高達2.5萬元,才可以讓發展商取得約30%毛利率。

在競爭者增加的情況下,發展商亦自然感受到壓力。有「地産大好友」之稱的信和置業(00083-HK)主席黃志祥在上月底出席股東會後,亦向在場傳媒指出現時在香港投標地皮競爭日大,地皮亦不便宜。

▲ 黃志祥

黃志祥一向是地産大好友,只要是心儀地皮,便會積極出價。在1997年的樓市高峰期,由信和牽頭的財團以118.2億元投得藍灣半島地皮,該出價紀錄時至今日仍未被打破。可是連一向作風進取的黃志祥,都表示倍感壓力。香港本地發展商將目光投向海外便不足爲奇。

其次,香港發展商除了面對來自內地發展商的競爭外,亦受到政府推出的樓市調控措施影響。政府爲了壓抑樓價升幅,近年不斷出招。年初剛將銀行按揭由7成調整爲不超過6成(意味著首付將有30%調高至40%),而就在11月4日,又發布了大幅上調印花稅的樓市辣招,將雙倍印花稅率(DSD)劃一上調至15%。政府出招後,一手住宅交投量按周大跌6成,二手住宅只錄得零星成交。而發展商也向外宣稱,需要考慮調整優惠措施,來分散調控措施産生的風險。

當香港發展空間被逐漸壓縮,香港的發展商自然要多考慮在海外物色項目。信和去年亦拓展業務至澳洲酒店市場。遠東發展(00035-HK)亦夥拍周大福企業及Echo Entertainment,在澳洲發展酒店及賭場項目。

廣告

近日莊士中國(00298-HK)及爪哇控股(00251-HK)分別在英國收購商廈,作價分別爲7.74億元及15.2億元,項目回報率分別爲4.25%及4.4%。在現今的低息及低回報時代,4%的租金回報率已屬不俗。

但是開拓海外市場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李嘉誠掌舵的長實地産在進軍歐洲時也不時受阻。何況其他本港發展商。仍舊以信合爲例,除了在新加坡﹑澳洲的酒店業務,信和的業務還是集中在香港,內地的項目也不多,這反映出發展商要將業務大幅分散仍是困難。

雖然在競地方面,面臨來自內地強大財團的高價競爭手段,香港發展商遭受壓力,但本港地産商的收入不單是只靠開發新樓盤的銷售收入,其他收入如租金也占相當大的比例。新鴻基地産(00016-HK)的全年業績,截至今年6月底,整個財政年度錄得433.56億元物業銷售收益,以及211.36億元租金收入,比例爲2:1 。

因此雖然香港樓市有越來越多的內地競爭者參與其中,但這並不代表香港發展商要全面退讓,重點在于透過哪一種業務營運方式來推動業務發展。本港發展商進軍海外發展項目,只屬業務多元化手法之一。

香港地産商撤出香港市場,只是謠言,不足爲信。

文|張偉倫,香港財華社資深財經記者。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注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 http://www.finet.com.cn ) 財華香港網 ( http://www.finet.hk )或現代電視 ( http://www.fin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