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828.93
    +317.24 (+1.92%)
     
  • 國指

    5,954.62
    +123.36 (+2.12%)
     
  • 上證綜指

    3,021.98
    -22.62 (-0.74%)
     
  • 道指

    38,430.75
    +190.77 (+0.50%)
     
  • 標普 500

    5,061.81
    +51.21 (+1.02%)
     
  • 納指

    15,669.67
    +218.37 (+1.41%)
     
  • Vix指數

    16.31
    -0.63 (-3.72%)
     
  • 富時100

    8,044.81
    +20.94 (+0.26%)
     
  • 紐約期油

    82.53
    +0.63 (+0.77%)
     
  • 金價

    2,333.90
    -12.50 (-0.53%)
     
  • 美元

    7.8362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40
    +0.0002 (+0.02%)
     
  • 日圓

    0.0504
    +0.0000 (+0.02%)
     
  • 歐元

    8.3809
    +0.0350 (+0.42%)
     
  • Bitcoin

    66,531.35
    +533.91 (+0.81%)
     
  • CMC Crypto 200

    1,433.69
    +18.93 (+1.34%)
     

被遺忘的藝術家重獲青睞

去年5月,法國藝術家雷斯(Martial Raysse)在紐約Luxembourg & Dayan畫廊展出霓虹美女面孔的波普畫作(pop paintings)。在此之前40多年間,他未曾在美國辦過個展。為了將這位78歲的畫家重新引進美國市場,畫廊製作了精裝展覽手冊,並邀請雷斯、其妻及一名助理飛到紐約,親臨展覽開幕禮。畫廊還招待60多名記者享用早午餐,並在米芝蓮一星餐廳Café Boulud30名收藏者及策展人安排晚宴。32件展品中只有數件供出售,它們全部賣出,價格介於50萬至200萬美元。

戰後及當代藝術品價格不斷攀升,促使交易商、收藏者及畫廊重新發掘長期被忽視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受好評,而價格仍處於可負擔的水準。「這是全球市場的功能之一,交易商必須一直有新東西可以買賣,」紐約職業藝術顧問協會委員會主席Wendy Cromwell說。

歐洲藝術基金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藝術品銷售額增長8%,達474億歐元(655億美元),逼近金融危機前的高點。反映50名頂尖當代及戰後藝術家作品銷售價值的Artnet C50指數自2003年初至去年年尾上升434%,跑贏黃金、優質葡萄酒及股票市場。

去年11月,Francis Bacon的《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在佳士得的紐約拍賣會上以1.424億美元賣出,成為全球拍賣價最高的藝術品。第二日,Andy Warhol的《Silver Car Crash(Double Disaster)》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054億美元賣出。「許多人覺得價格高不可攀,」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業務國際總監John Good說。「他們知道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曾經便宜得多,因此他們在被低估的市場領域尋找類似的藝術家。」

廣告

隨著新興藝術家的作品賣到數十萬美元,一些收藏者認為曾經獲得好評、如今寂寂無名的藝術家的作品是較安全的投資。「一些新買家對年輕藝術家心存疑問,他們較樂於接受曾在藝術史上有點地位,即使只是小小地位的藝術家,」比利時收藏者Alain Servais說。對畫廊來說,被忘卻的天才可能成為可靠的收入來源,前提是他的工作室或遺產擁有大量作品存貨。「他們有很多可用的東西,而且你知道該期待什麼,」意大利評論家、策展人波納米(Francesco Bonami)說。挖掘到這種藝術家的交易商「可能被捧為糾正歷史錯誤的英雄」。

多年來幾乎無人知曉的美國現代派藝術家比德曼(Charles Biederman19062004)正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他的作品深受Piet Mondrian及俄國建構主義影響。他1930年代於紐約創作,曾短暫停留巴黎,1940年代初搬到明尼蘇達州Red Wing,在那裡度過餘生。近40年來,他的作品從未出現在任何一間紐約畫廊。

「他不常借出作品參展,」紐約Menconi & Schoelkopf Fine ArtJonathan Spies說。這間畫廊去年11月參加紐約一個藝術博覽會時,曾以一個攤位展出比德曼的作品,並於過去兩年向四間大型博物館賣出他的畫作。曼克頓交易商Meredith Ward說,較年輕的收藏者開始認識比德曼多彩的生物形態畫作及立體浮雕。她自1998年起開始銷售比德曼的作品。她說,自那年以來,比德曼的作品價格上升超過一倍,如今他的紙上畫作約售1.5萬美元,浮雕作品則超過20萬美元。

交易商及收藏者在美國以外地區搜尋20世紀下半葉的藝術作品,重振了很多藝術家的作品需求。交易商波絲基(Marianne Boesky2010年首次拜訪卡佐拉里(Pier Paolo Calzolari)位於意大利Fossombrone的家,兩年後他在波絲基位於紐約Chelsea區的畫廊舉辦個展。波絲基贏得這位隱居藝術家的信任,與Pace Gallery合作,將他的作品付託給在GuggenheimWhitney博物館董事會任職的客戶。「他們為他的作品興奮不已,好評因此流傳出去,」波絲基說。

卡佐拉里是意大利戰後貧窮藝術運動(因為創作者使用普通材料而得名)先鋒之一,闊別逾20年後以70歲高齡重返紐約時,其展覽大獲成功。可供出售的作品幾乎全部售出,價格介於16萬至130萬美元之間。

藝術家因各種原因而銷聲匿跡,市場品味改變是原因之一。有些藝術家早逝,國際交易商根本沒有機會推銷他們的作品。有些選擇與世隔絕。評論人暨策展人波納米表示,還有些藝術家是江郎才盡,沒法保持早年的出色表現;他們的作品再被檢視時,這一點變得顯而易見。他說:「這有點像音樂。莫扎特有部次要的歌劇50年來從未上演。你聽一下就會明白它不是重要的作品。這正是它長期未被搬上舞台的原因。」

撰文/Katya Kazakina 翻譯/佐小羅編輯/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