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2 小時 42 分鐘
  • 恒指

    17,156.98
    +328.05 (+1.95%)
     
  • 國指

    6,078.24
    +123.62 (+2.08%)
     
  • 上證綜指

    3,032.74
    +10.77 (+0.36%)
     
  • 滬深300

    3,507.61
    +1.39 (+0.04%)
     
  • 美元

    7.8339
    -0.0004 (-0.01%)
     
  • 人民幣

    0.9244
    +0.0002 (+0.02%)
     
  • 道指

    38,503.69
    +263.71 (+0.69%)
     
  • 標普 500

    5,070.55
    +59.95 (+1.20%)
     
  • 納指

    15,696.64
    +245.33 (+1.59%)
     
  • 日圓

    0.0503
    -0.0000 (-0.06%)
     
  • 歐元

    8.3847
    +0.0017 (+0.02%)
     
  • 英鎊

    9.754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3.47
    +0.11 (+0.13%)
     
  • 金價

    2,338.30
    -3.80 (-0.16%)
     
  • Bitcoin

    66,827.26
    +493.12 (+0.74%)
     
  • CMC Crypto 200

    1,441.84
    +27.08 (+1.91%)
     

【大行觀察】缺芯風暴席捲全球汽車業 高盛下調中國未來三年汽車銷售

缺「芯」風暴直捲全球所有電子控制產品,但卻以汽車業受傷最重,幾乎所有傳統汽車巨頭紛紛倒下。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的最新數據,截至本周日(26日),由於芯片短缺,全球汽車產量累減893.4萬輛。其中,中國汽車產量累減181.4萬輛,佔總減產量逾兩成。 AFS預測,今年全球汽車市場減產量將攀升至1,015萬輛,產量損失可能會突破1,000萬大關。不過,諷刺的是,大型車廠今年減產的同時,車廠的利潤大幅改善,原因是疫情稍為紓緩下,市場對新車需求強勁,以往賣一部蝕一部的情況,轉為賣少一部,卻賺多一倍錢的怪現象。 值得留意的是,缺「芯」只是汽車製造供應鏈問題的一部分,鋼鐵和塑料樹脂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飆升,以及供應趨緊,亦推高了造車成本,迫使車廠削減生產。 現時車廠「缺芯」問題已屬全球行業現象,美國、日本、歐洲及中國同業均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導致汽車業「缺芯」問題雪上加霜的是工業國加快減碳排放進程,因為電動車產業的急速發展,叠加疫後經濟復甦,不但是汽車業,連家電、公用基建、以至所有需要計算力的智能裝置製造都發現自己陷入「一芯難求」的困境。 基於半導體供應持續出現瓶頸、電池組件成本增長壓力,以及限電措施影響汽車零部件的製造,高盛發表報告下調今年至2023年中國乘用車銷售目標的預測,分別由2,073萬、2,100萬及2,130萬輛下調至2,064萬、2,064萬及2,093萬輛,降幅介乎0.5至1.7%。 高盛預計,儘管插電式混合動力車(hybrid)可能受益於保守電池安裝產量,但整體電動車的需求將受到影響,特別是中低檔次電動車的需求,加上內地一些城市以及更廣泛的零售環境中爆發新冠疫情,相信這些擔憂和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 根據內地部門資料披露,平治、寶馬(BMW)、奧迪(Audi)於8月銷售(包括進口部分)分別錄得31%、10%及13%的按年跌幅,由於市場需求強勁,付運積壓時間為介乎1.5至2個月不等,而減產的作用不單延遲付運,並且將購買力轉移到二手車上。高盛相信,此現象將有利具競爭力的經銷商,如中升(00881.HK)和美東汽車(01268.HK)。 高盛認為,受內地大多數車廠正遭受供應短缺或需求問題所困擾,或者在某方面案例(如一些合資品牌),中低端的電動車或面對更嚴峻的減產衝擊,但也不能一概而論,該行提到比亞迪(01211.HK)推出BYD DMi 已獲長達4-5個月的訂單,跑贏同業。此外,高盛指雖然部分車廠受減產衝擊,但車廠推新車的比併並未緩和,例如廣汽(02238.HK)的日本合資企業廣汽豐田推出iA5,與小鵬汽車(09868.HK)P5以同價位(20萬元人民幣)直接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