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224.14
    -161.73 (-0.99%)
     
  • 國指

    5,746.61
    -57.25 (-0.99%)
     
  • 上證綜指

    3,065.26
    -8.96 (-0.29%)
     
  • 滬深300

    3,541.66
    -28.14 (-0.79%)
     
  • 美元

    7.8331
    +0.0019 (+0.02%)
     
  • 人民幣

    0.9238
    +0.0001 (+0.01%)
     
  • 道指

    37,998.29
    +222.91 (+0.59%)
     
  • 標普 500

    4,985.18
    -25.94 (-0.52%)
     
  • 納指

    15,376.06
    -225.44 (-1.44%)
     
  • 日圓

    0.0504
    +0.0000 (+0.04%)
     
  • 歐元

    8.3451
    +0.0107 (+0.13%)
     
  • 英鎊

    9.6960
    -0.0430 (-0.44%)
     
  • 紐約期油

    83.70
    +0.97 (+1.17%)
     
  • 金價

    2,415.60
    +17.60 (+0.73%)
     
  • Bitcoin

    64,148.36
    +910.42 (+1.44%)
     
  • CMC Crypto 200

    1,380.72
    +68.10 (+5.19%)
     

《千與千尋》率先重映,日本電影行業自救拉開序幕

作為中美之外的世界第三大票房市場,新冠病毒同樣給日本電影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在今年4月7日本政府发布緊急事態宣言後,全日本幾乎所有的電影院都相繼自覺停止了營業,原本要上映的新片也接連不斷延期。 隨著日本多地以及疫情最嚴重的東京與北海道相繼解除緊急事態宣言,從5月底開始,日本的電影院陸續重新開放。6月初首都東京也終於也迎來了解禁,東寶映畫旗下的TOHO影院和松竹旗下院線同日宣布了重新開門營業。 當然,就在日本的電影院開始準備重新開放時,他們與全世界其他地區多數電影院運營商一樣面臨著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此時作為影院到底能放映什麽? 2001年上映的《千與千尋》累積了約2350萬觀看人次、304億以上的票房收入,成為日本歷史上最賣座的電影,這一紀錄即便是之後勢頭迅猛的《阿凡達》與《你的名字。》也未能打破。《千與千尋》去年在首映18年後登陸國內影院,最終也收獲了超過4.8億票房,力壓同期上映的皮克斯新片《玩具總動員4》。 2016年夏天,《千與千尋》在吉卜力官方票選活動中獲得了觀眾最想再重看一次作品排行榜的首位。以這部宮崎駿導演的巔峰之作來領銜吉卜力的重映陣容,毫無疑問將會為目前艱難恢覆經營的院線注入強心針。 當然另一方面,也有作品並沒有等到影院重新開放上映的時刻,原本應該在6月5日在日本上映的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因為之前影院暫停營業,因此最終選擇了轉投流媒體巨頭Netflix的懷抱,同時該片在國內也被字節跳動旗下的西瓜視頻買下了版權。 今後電影業界發展,也許通過Netflix等形式发行電影也是一種可能性,但還需要給電影院和那些傳統電影一點時間,希望通過電影院发行的電影仍然是不會熄滅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