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SEC拒絕一宗實時追蹤比特幣ETF申請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周五拒絕VanEck一項上市申請,涉及一宗實時追蹤比特幣表現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SEC發布通知,表示提出申請的VanEck Bitcoin Trust,透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旗下CBOE BZX Exchange提交文件,要求SEC修改法例,允許VanEck Bitcoin Trust上市,但遭到SEC拒絕,理由是CBOE並未證明其能有效防止欺詐和操控行為,或者能切實保護投資者和公共利益。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周五拒絕VanEck一項上市申請,涉及一宗實時追蹤比特幣表現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SEC發布通知,表示提出申請的VanEck Bitcoin Trust,透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旗下CBOE BZX Exchange提交文件,要求SEC修改法例,允許VanEck Bitcoin Trust上市,但遭到SEC拒絕,理由是CBOE並未證明其能有效防止欺詐和操控行為,或者能切實保護投資者和公共利益。
騰訊公布,已向聯交所申請增設人民幣櫃台,以支持聯交所引入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 公司相信,雙櫃台模式將增強人民幣計價股份的流通量及定價效益,亦將擴大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的交易渠道。
華為公布,去年淨利潤356億元人民幣,按年跌約69%,主要是提高研發支出和應對材料成本上升。 銷售收入6423億元,按年升近1%。企業業務銷售收入升30%至1332億元,消費電子業務收入跌12%至2145億元,電信業務收入升近1%至2840億元。 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表示,去年是公司從應對美國不斷制裁的「戰時狀態」,逐漸轉變為制裁常態化正常營運的一年。 管理層表示,嚴峻的外部環境和非市場因素,繼續影響著公司經營,會繼續支持中國半導體產業所有自救、自立、自強的活動,期望所有產品不依賴單一國家和供應商,能在更惡劣的情況下生產,期望今年收入和盈利能有所增長,但不確定性太多。
中紀委公布,中國銀行原黨委書記、原董事長劉連舸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紀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中國銀行在2星期前公布,劉連舸因工作調整,辭去董事長、執行董事等職務。
中證監在官網表示,近期主席易會滿等負責人,先後在北京會見美國橋水基金、法國東方匯理、日本大和證券、英國滙豐、加拿大宏利金融、新加坡淡馬錫、德國安聯保險、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美國景順和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人。 易會滿表示,歡迎國際金融機構和全球投資者繼續擴大在華業務與投資,認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處於複雜多變的困難時期,近期國際金融市場亦出現一系列風險事件,希望商界以經濟金融領域合作為切口,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增進相互了解、促進國際合作。 他又表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及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將帶來更廣闊機遇,外資機構在華開展業務便利度不斷提升,跨境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擴展。 到訪的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人普遍表示,親身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潛力和活力,看好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各金融機構高度重視中國市場,將繼續與中國深化合作,積極拓展在華業務和投資,期待實現互利共贏。
4月期指結算價20481點,升131點,高水81點;5月期指結算價20459點,升143點,高水59點。4月國指期貨結算價7012點,升68點,高水43點。
世茂集團公布,延遲刊發2022年度的全年業績。董事會及管理層將繼續與核數師緊密合作,在可行情況下儘快刊發2021年及2022年全年業績、2022年中期業績以及各自的報告。 公司指,將適時另行刊發公告,知會股東及潛在投資者刊發財務資料的進度。 世茂自去年4月1日停牌至今,股份將繼續暫停買賣,直至另行通知。
中生製藥(01177.HK)主席謝其潤表示,由於今年內地全面重開,業務回復正常,加上3款創新藥物將上市,料今年整體收入保持雙位數增長,冀望2030年達千億港元;惟由於研發費用上升,料今年淨利潤錄得單位數增長。 首席執行長謝承潤表示,公司目標今年創新藥淨收入按年升33%至100億元人民幣,並將其佔總收入由去年的22%提升至2025年的40%。(ca/a)~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由會德豐地產發展藍田KOKO MARE將於明日(4月1日)進行首輪公開發售,合共138伙。自上周六開始接收購樓意向登記,市場反應非常熱烈,今截收逾2600票,超額認購逾18倍。會德豐地產副主席兼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新盤市場氣氛活躍,本地3月一手交投量大幅上升,有望可挑戰2,100宗,而KOKO MARE作為第二季首個開售的新盤,其市區上車盤的定位珍罕難求,加上大部分單位售價介乎600至900萬元,延續市區爆數價可謂非常有吸引力,更受惠於寬減首置印花稅階政策,相信定必能承接KOKO ROSSO的暢旺紅盤佳績,延續大熱暢旺氣勢,對明天銷情相當有信心。」(SY)#KOKO MARE #會德豐地產
吉隆坡黃金經濟商圈項目雅居樂天匯(Agile Bukit Bintang),由內地知名房企雅居樂地產(03383)與馬來西亞十大發展商之一的麗陽控股合作開發,主打一房至三房,實用面積由616平方呎起,部份單位享優美高爾夫球場景緻。中原地產將於本周末(4月1日及2日) 於尖沙咀廣東道7號九倉電訊中心10樓舉行展銷會,售價約98萬馬幣起。雅居樂天匯匯佔地面積為3.76英畝,由3座高樓組成,提供1501個單位,第2及3座預計於2023年第4季落成,第1座預計於2025年第2季落成。現來港推售第2及3座,單位面積介乎約616至1157平方呎不等,主打一房至三房,部份單位享優美高爾夫球場景緻。1房單位入場價為98萬餘馬幣(令吉),實用面積為625平方呎;2房單位售價為150萬餘馬幣起*,實用面積為896平方呎起。(SY)
去年本港寫字樓整體空置率升至14.4%,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升至15.1%,創下自1998年以來、長達24年的新高。根據差估署公布的《香港物業報告2023》,除中區外,所有分區的甲級寫字樓均錄得雙位數的空置率。此外,今年甲廈落成量約270.2萬平方呎,較去年減少約16%,其中38%和25%的預計供應量分別來自深水埗和中西區。 報告指出,雖然空置率有所增加,但去年整體寫字樓使用量已由負轉正,甲級商廈使用量同樣由負轉正。去年整體寫字樓總落成量大增至377.8萬方呎,其中甲級商廈亦錄得321.8萬方呎。然而,報告預測今年寫字樓整體落成量料下降至約287萬方呎,而2024年更將進一步降至114萬方呎。 根據報告,2023年本港預測寫字樓落成量將下降至約287萬方呎,而2024年更將大幅跌至約114萬方呎。 報告指出,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以及2022年上半年第五波本地疫情爆發,令同年大部分時間的經濟前景變得黯淡,帶來市場的不確定性及導致寫字樓需求受壓。 去年第四季商廈售價較2021年同期跌約3%,當中,甲廈跌幅約4.9%。而整體寫字樓租金亦按年同期挫約2.4%,甲廈則跌租約2.6%。原文你或許有
北水南向淨流入騰訊(00700.HK)、中移動(00941.HK)及中芯(00981.HK),分別達10.49億港元、5.93億港元及6,356萬港元。 北水南向淨流出美團(03690.HK)及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分別達5.43億港元及1.33億港元。 港股通(滬)最高資金淨流入活躍股份為騰訊(00700.HK)6.06億港元,而最高資金淨流出股份為盈富基金(02800.HK)3.67億港元。 港股通(深)最高資金淨流入活躍股份為騰訊(00700.HK)4.43億港元,而最高資金淨流出股份為美團(03690.HK)1.98億港元。 全日南向合計淨流入23.93億港元,總成交額為377.67億元,佔大市成交額26.87%。 ~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路透》去年底引述消息指,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全資控制的 PSA 國際港務集團(前稱新加坡港務局),正在評估出售長和(00001)旗下和記港口20%股權,當時指正處於初步階段,並正在接觸個別潛在競購者。被問及是否有興趣競投和記港口20%股權時,招商局港口(00144)副主席王秀峰於全年業績發佈會回應時稱,集團的投資一向是從商業角度考慮,是按項目是否適合而定,又表示,招商局港口未有就和記港口20%股權事宜與 PSA 接觸,亦沒有長和討論。至於海外投資方向,該集團副總經理陸永新表示,招商局港口會在東南亞、拉丁美洲尋找合適項目投資。招商局港口去年少賺4.5%至77.81億港元,主要由於上年包括視為出售聯營公司部分權益之淨收益(稅後)4.07億港元。在該集團收入上升以及分佔聯營公司利潤增加的共同影響下,經常性溢利同比增加7.7%至81.21億港元。全年派息減少12.8%。招商局港口期內收入錄得125.45億港元,同比上升5.9%,主要由於港口業務費率提升的影響。該集團董事總經理徐頌表示,由於去年4-5月份港口業務收入創歷史高點,在基數較高下,今年第二季可能有所回調。對於集裝箱業務,王秀峰表示,
中國航天萬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1185)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全年度業績:股東應佔溢利: 4.58億元, 虧轉盈 (去年同期虧損7151.4萬元)每股盈利: 10.49仙派息: 無(LF)
威發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0765)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全年度業績:股東應佔虧損: 682.5萬元, 虧損擴大 (去年同期虧損652萬元)每股虧損: 2.09仙派息: 無(JC)
招商局港口去年盈利77.8億元,按年跌4%。派末期息每股0.6元,按年減少17%。 經常性溢利升近8%至81.2億元。 去年收入125.5億元,按年升近6%,主要由於港口業務費率提升。 完成集裝箱吞吐量按年升逾1%,散雜貨吞吐量跌近4%。 公司指,疫情趨緩令結構性供求錯配緩解,集裝箱運費持續回落,並有望恢復至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而供應鏈擠塞緩解將增加海運市場有效運力,料全球海運集裝箱運量增速將趨於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