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將在 1 小時 56 分鐘 開市
  • 恒指

    19,258.76
    +258.05 (+1.36%)
     
  • 國指

    6,549.78
    +80.13 (+1.24%)
     
  • 上證綜指

    3,255.65
    +20.74 (+0.64%)
     
  • 道指

    32,560.60
    +316.02 (+0.98%)
     
  • 標普 500

    4,002.87
    +51.30 (+1.30%)
     
  • 納指

    11,860.11
    +184.57 (+1.58%)
     
  • Vix指數

    21.38
    -2.77 (-11.47%)
     
  • 富時100

    7,536.22
    +132.37 (+1.79%)
     
  • 紐約期油

    69.50
    +0.17 (+0.25%)
     
  • 金價

    1,946.80
    +5.70 (+0.29%)
     
  • 美元

    7.8454
    +0.0040 (+0.05%)
     
  • 人民幣

    0.8769
    +0.0004 (+0.05%)
     
  • 日圓

    0.0591
    -0.0004 (-0.71%)
     
  • 歐元

    8.4504
    +0.0448 (+0.53%)
     
  • Bitcoin

    28,156.65
    +275.33 (+0.99%)
     
  • CMC Crypto 200

    612.63
    +7.58 (+1.25%)
     

胡‧說樓市|新居屋漸進式供款,是好是壞?

今期居屋,除了數量及選址矚目外,按揭供款也備受矚目。因為早前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會參考財團提出的「漸進式供款」建議協助買家上車。會否在今期新居屋中採用,暫時仍未知道;但如果真的採用了,又會有什麼效果呢? 今日想跟大家說明。

所謂「漸進式供款」,就是買家在首十年,只需要供樓價一半;餘下一半則會在十年後才開始供款。但這只是先甜後苦的供款模式。以今期新居屋北角「驥華苑」最貴價單位為例,初步參考價531萬元,按舊計劃,白表買家支付10%首期53.1萬元,樓價90%,即餘額477.9萬元承造按揭,月供21,440元。

但如果採用「漸進式供款」,買家會把531萬元攤分兩階段供款。第一階段,也就是起首十年,先供樓價一半,相當於265.5萬元。白表買家支付樓價10%首期,也就是26.55萬元後,餘額238.95萬元承造按揭,每月供款10,720元,如此計算,供款的確較輕鬆,起碼首十年的每月供款,可以減少一半。

但這只是故事的一半,因為踏入第十年,你便要進入第二階段還款,屆時要繼續清還第一階段未清還的本金外,也要開始償還餘下樓價一半。由於第二階段按揭的貸款年期只餘下15年,所以每月供款將大增,升至17,704元,連同第一筆樓價的月供計算在內,若期內息口不變,每月供款高達28,424元,比舊計劃供款多出32%。

當然,我們假設還款期只得25年。究竟最終第二階段的按揭年期能否延長至25年? 暫時未知。但如果重新計算25年,也超出了房委會容許的按揭年期上限。這個具風險的供款方式,會由誰人承擔? 由房委會承擔貸款? 抑或全部由銀行承擔? 暫時未有答案。

而且,當初財團提出的建議,藍本參考房協按揭安排。房協的按揭安排較有保障。一、買家需購買按揭保險;二、銀行需為買家進行加息三厘的壓力測試,所以買家的抗壓力相對較大;但房協不是房委會,房委會旗下居屋,都不用經過這兩項程序。審批按揭時,銀行只需買家證明「供得起」,就會批出按揭。萬一小業主真的供不起,到時又會是由誰人負責?

最後,還有一點要提醒,當準買家以為首期低,入市會變得輕鬆,但他們經常遺忘一筆支出,所指就是釐印費。買居屋最大筆開支,除了是買樓的首期外,還有大額釐印費。尤其新居屋的從價印花稅基準,並不是以折扣後的樓價,而是以市值計算。

稅局會評定物業的市值而徵收從價印花稅。以北角驥華苑為例,最貴單位售價531萬元,表面計算,從價印花稅率為樓價3%,也就是15.9萬元,但這並不正確。稅局會以物業市值評定釐印費,以房委會五一折的折扣率計算,單位市值1,041萬元,其從價印花稅稅率為樓價3.75%,也就是39萬元。不要算漏這一筆置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