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的月餅券空轉一圈,廠商經銷商可各賺15元

距中秋節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本應是月餅廠忙碌的時期,但有不少廠家格外淡定,迄今仍未開動生產線。市場人士透露,隨著某些月餅券、螃蟹券演化成一種“類期貨的金融商品”,商家的利潤已不在於銷售多少月餅、螃蟹,而是賣了多少提貨券。 其運作過程是這樣的:月餅廠家印100元的月餅券,然後以70元一張的價格賣給經銷商,經銷商再以85元價格賣給消費者甲,消費者甲將其作為贈品送給消費者乙,而乙又以45元的價格賣給黃牛,最後廠商再以55元一張的價格向黃牛收購。 月餅廠家賣出一張券便獲得純利潤15元,經銷商也賺了15元,消費者甲贈送了人情,消費者乙則賺取了45元,黃牛賺取了10元。但是,整個過程中,沒有出現過一塊月餅的身影! 根據以往的情況,月餅企業通常在中秋節之前兩三個月進行生產和銷售。現在“月餅券、螃蟹券超發”成為中秋節日市場一種默契的存在。這種現象類似於虛擬貿易。分析人士認為,如此買賣,雖然“一本萬利”,但由於其投機屬性較強,並不適合普通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