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57 分鐘
  • 恒指

    18,097.68
    +24.78 (+0.14%)
     
  • 國指

    6,477.82
    +13.33 (+0.21%)
     
  • 上證綜指

    2,973.46
    +23.46 (+0.80%)
     
  • 滬深300

    3,481.56
    +23.66 (+0.68%)
     
  • 美元

    7.8094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日圓

    0.0486
    -0.0001 (-0.12%)
     
  • 歐元

    8.3483
    -0.0170 (-0.20%)
     
  • 英鎊

    9.8940
    -0.0120 (-0.12%)
     
  • 紐約期油

    81.36
    +0.53 (+0.66%)
     
  • 金價

    2,328.00
    -2.80 (-0.12%)
     
  • Bitcoin

    61,563.37
    +507.19 (+0.83%)
     
  • CMC Crypto 200

    1,278.53
    -5.26 (-0.41%)
     

【商業拆解】香港國際排名下滑 特區政府有心無力?

早前公佈反映香港經濟表現的部份國際排名榜,例如新股市場集資額和港口吞吐量均大幅下跌,而全球最佳機場排名香港有所回升,但仍然與十多二十年前多次稱冠佳績相比,尚有距離。國際排名升跌本來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甚少人介意一時升跌,但自從坊間出現「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和「香港已經玩完」論調後,特區政府便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在不同場合多番強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變,也高調反駁「香港已經玩完」一說失實,同時引來香港網民不亦樂乎地自嘲一番。

香港近年的國際地位變化,即使沒有統一的標準,坊間也有很多數據或現象可以側面參考,不論是企業老闆及管理層,還是基層打工仔以至的士司機, 或多或少總會身同感受或耳聞目聽,人人心裡有數。問題的關鍵是﹐特區政府很在意香港的國際地位變化,口裡不斷反駁外界之於香港國際地位下降的言論,但實際上有沒有相應的措施或舉動呼應,重建外界對香港前景的信心?還是心有餘力,卻力不從心?

有信心,才有地位

「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論始於2023年,在中國內地社交媒體小紅書起流傳,而「香港已經玩完」(Hong Kong is over)一說則出自以往獲稱為「中國大好友」、摩根士丹利前亞太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於2024年2月在《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特區政府官員、建制派人物以至北京官員先後在不同場合反駁和挺港,但不論股市、樓市、零售及餐飲業、進出口表現均持續不振,高消費旅客減少、甲級寫字樓空置率不斷上升,街頭吉舖處處,外資縮減在港經營規模,投資銀行涉及中港業務的人手不斷縮減,港人北上廣東省消費、外遊日本消費、移民海外趨勢持續,再加上文首提及的新股市場集資額和港口吞吐量下挫,以上種種現象通通都是港人、投資者和企業判斷香港政治及經濟前景後,不同程度的「用腳投票」,國際地位的基礎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非一兩句口號、一兩項聲明或一兩個傳媒訪問可以輕易扭轉。

廣告

特區政府的招數是以「盛事經濟」來應對,透過加強協調盛事活動,全方位推動更多不同主題和形式的盛事活動在香港舉行,一方面希望為訪港旅客和市民創造更多活動新體驗,另一方面希望凝聚社會力量,形成全民參與的氛圍,帶動消費情緒,從而帶動商機。

但不斷舉辦盛事,就能夠挽回人們對香港的信心?中美關係惡化、中國經濟疲弱、環球經濟受高脹困擾,特區政府或許無從影響,人員外流也可以說是企業及人們的個別決策,輪不到特區政府控制,但做好本份,完善推行每項政策,卻是特區政府能力所及,也是責之所在。以最近用意良好,但廣受爭議的「走塑」和垃圾徵費措施為例,甫推出便形成市民和飲食業界積下怨氣,原因是相關政策選擇在經濟不景的環境下推出,加上配套和解說極不完備,結果食肆和市民對政策一知半解,人人各出其謀用盡方法節省須額外負擔的成本,環保政策官員及環保組織淪為市民及飲食業出氣袋,甚至被新加坡傳媒揶揄。

香港國際排名升跌是小事,人們對香港的信心才是大事,失去了信心,做事必出錯,便連重建地位也談不上,但觀乎早前香港發展論壇一眾嘉賓的發言,似乎顯示不到香港的精英對香港前景抱有信心。

原文

你或許有興趣
【搬離香港】《華爾街日報》亞洲總部遷往星洲,駐港員工數大減
【商業智慧】維珍集團創辦人Richard Branson:財富不是衡量成功的最佳標準 Founder of Virgin Group, Richard Branson: Money isn’t a good way to measure success
【品牌故事】外賣平台Yindii如何藉減廢創造商機?
【大學排名】2024年亞洲大學排名,本港僅2所大學入前十遜去年
【盛事經濟】五一煙火騷 遊客反應兩極

如欲觀看更多相關文章,請瀏覽 Business 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