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7 小時 53 分鐘 開市
  • 恒指

    20,599.36
    +9.21 (+0.04%)
     
  • 國指

    7,391.22
    +5.96 (+0.08%)
     
  • 上證綜指

    3,322.20
    +22.50 (+0.68%)
     
  • 道指

    42,423.45
    +309.05 (+0.73%)
     
  • 標普 500

    5,832.00
    +23.88 (+0.41%)
     
  • 納指

    18,612.59
    +93.98 (+0.51%)
     
  • Vix指數

    19.22
    -1.11 (-5.46%)
     
  • 富時100

    8,285.62
    +36.78 (+0.45%)
     
  • 紐約期油

    67.64
    -4.14 (-5.77%)
     
  • 金價

    2,755.30
    +0.70 (+0.03%)
     
  • 美元

    7.7715
    +0.0016 (+0.02%)
     
  • 人民幣

    0.9164
    +0.0006 (+0.07%)
     
  • 日圓

    0.0505
    -0.0003 (-0.59%)
     
  • 歐元

    8.4062
    +0.0189 (+0.22%)
     
  • Bitcoin

    69,067.95
    +1,197.63 (+1.76%)
     
  • XRP USD

    0.52
    -0.00 (-0.11%)
     

應否在大維修前買樓?

最近跌吉地產版屋苑專區有某屋苑發生「熱列討論」事件,現時已推到第14區89頁13XX樓,期間波及同區另一個私人參建居屋。所討論的議題由屋苑維修到法團大廈管理,沒有時間追post而又想了解事件,可以參照以下連結:

法團主席及各委員的歷史(#100)
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9453950&extra=page%3D1&page=7

十個故事(#279)
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9483758&extra=page%3D1&page=19

其實講來講去,外牆用甚麼方法維修、那個法團才是真命天子,所爭的最後都是一個「錢」字。由於舊屋苑大維修的金額龐大,許多時維修基金都不足以支付,現有業主往往要夾錢,究竟那個維修方法較著數?要一勞永逸還是先甜後苦?都有許多考慮。當中亦衍生出一個置業問題:究竟應否購入未做大維修的物業?

以往績計,大維修後的物業由於硬件折舊大減,加上更新公共地方的設計及用料,令到屋苑感覺上煥然一新,樓價都可以追回升幅,除了筆者以前所講的沙田河畔花園外,還有大埔翠屏花園雖然曾經因為法團爭議令到大維修爛尾,最終工程都能完成,樓價亦追回失地,貼近附近屋苑的樓價。所以理論上買入將會大維修的物業,支付幾萬就可以食盡潛在升幅。

問題是如果屋苑因長期管理不善,或者有心人刻意壓低日常維修費用,令到屋苑的維修執之不盡,更甚者壓低管理費用,令到大廈的維修基金遠遠不足以支付大維修費用,則可能不是支付幾萬,而是填之不盡的無底洞。比如跌水泥、甩紙皮石、水喉馬脫落,甚至連食水泵都壞剩一部,在在顯示出物業的折舊比普遍水平為高,自然就要支付比普遍水平為高的維修費用,樓價較同區為低都是反映硬件折舊,那就要考慮是否值得購入。

近年政府出資補貼業主做樓宇翻新,都有助提升物業的外觀,間接推高樓價。維修後的購入價雖然較高,但起碼工程完成後的效果可以親眼看到,其道理一如買現樓與樓花,有實物可見當然比較穩陣,樓花還說有樓書可依,大維修後是龍是鳳沒有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