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洪水橋初步發展大綱
政府公佈洪水橋新發展區第二階段開始諮詢,整個諮詢程序將於2014年年中完成,2019年起進行工地平整,首批居民將於2024年入伙,2034年完成。有些報導以「滅村」來形容收回5條非原居民村,而有20條原居民村獲保留,暗示收地是有針對性。
事實上發展區範圍內共有29條鄉村,20+5=25,即是仍有4條非原居村獲得保留;而遷拆收回的五條村,多劃為公屋、市鎮公園或教育用地;而獲保留的村落,集中在中心部份,而由未來的市鎮公園連接起來。
這一片低密度用地將發展區分為東北、西南兩大部份。東北部是現時的屏廈路和流浮山路一帶,乘車入流浮山食海鮮就會看到,沿途很多貨櫃場,根據規劃這裏將改為住宅區(圖中粉紅色)。
而西南部除近鰲磡石(即港深西部公路橋位)的政府土地,以及濕地補償地、鷺鳥林劃為綠化地帶(淺綠色)外,主要劃為物流或特殊工業用地(黃色),可以視為現有貨櫃場的預留用地,畢竟物流業仍然是香港的主要產業之一。
現時的洪水橋住宅區,是圍繞著輕鐵站一帶,青山公路(白色斜線)以南被劃為「南面住宅區」,與其說不作進一步的規劃,不如說是維持現狀放手予發展商,比如長實尚城、新世界榛林,以及富豪投得的丹桂村路限量地均在此區。
青山公路以北,除了新地泉薈和幾個小型屋苑外,正在興建的有大型公屋地盤(圖中(WIP)地盤),以及正待發展的輕鐵巴士廠,再向外圍已經被保留的鄉村隔著,才到未來的洪水橋兩個市中心,所以未來都只會是區內的二線角色。
現時正興建的公屋地盤對面,是預留作醫院用地(粉藍色),以北有兩塊商住混合地(橙色),再加上早前公佈的西鐵天水圍站居屋用地,與現存天水圍南組成天水圍站的「次市中心」,說穿了洪水橋和天水圍將以洪天路為界(中間的粗白線)。
洪水橋市中心是圍繞著規劃的西鐵洪水橋站,即是本欄前述的亦園村以北的狹長地盤,除了上蓋項目外,還有兩大塊綜合發展項目,以住宅、商業、酒店等混合用途為主(橙色),外圍還有公屋和居屋用地。
發展完成後的模樣,可以參考下面這幅效果圖。整個計劃完成後,屯門和元朗之間只餘下元朗市和天水圍之間的唐人新村(部份納入《元朗南發展區》),以及洪水橋和屯門市之間的藍地。其中藍地已經興建了數個中型屋苑,相信也是給予發展商放手大幹。
至於對現時當地的屋苑來說,青山公路以南將仍然是純住宅區,以北是公營房屋主導,可能較能受惠的是近輕鐵鐘屋村站一帶,離未來的西鐵站較為近便。不過要十多年後才發展,相信都是下一浪的事,現時入市恐怕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