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4 小時 50 分鐘 開市
  • 恒指

    20,599.36
    +9.21 (+0.04%)
     
  • 國指

    7,391.22
    +5.96 (+0.08%)
     
  • 上證綜指

    3,322.20
    +22.50 (+0.68%)
     
  • 道指

    42,387.57
    +273.17 (+0.65%)
     
  • 標普 500

    5,823.52
    +15.40 (+0.27%)
     
  • 納指

    18,567.19
    +48.58 (+0.26%)
     
  • Vix指數

    19.80
    -0.53 (-2.61%)
     
  • 富時100

    8,285.62
    +36.78 (+0.45%)
     
  • 紐約期油

    67.97
    -3.81 (-5.31%)
     
  • 金價

    2,754.80
    +0.20 (+0.01%)
     
  • 美元

    7.7711
    +0.0012 (+0.02%)
     
  • 人民幣

    0.9163
    +0.0005 (+0.05%)
     
  • 日圓

    0.0505
    -0.0003 (-0.61%)
     
  • 歐元

    8.4043
    +0.0169 (+0.20%)
     
  • Bitcoin

    69,465.12
    +1,685.33 (+2.49%)
     
  • XRP USD

    0.52
    +0.00 (+0.79%)
     

中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如预期持稳 市场讨论后续货币政策发力时机

【彭博】-- 在中国央行逐步强化短端利率政策信号之际,周二公布的8月各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如预期持稳,市场关注后续央行将以何种形式支持经济增长。

央行发布的公告显示,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持稳于3.35%和3.85%,符合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中值。短端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亦维持在1.70%,央行同日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2366亿元人民币,隔夜和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均小幅上行。

上周官媒刊登对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访问称,央行计划采取更多政策来支撑经济增长,但同时表示不会让货币政策“大放大收”。在中国经济增长蹒跚之际,LPR持稳符合央行传递的政策信号,但未来进一步的政策刺激措施亦成为市场讨论重点。

彭博行业研究亚洲首席外汇利率策略师赵志轩表示,中国下一次的降息窗口可能会在美联储首次降息后的第四季度出现,并且存款准备金率或在下一次降息之前下调,用于偿还部分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

他并指出,在进一步降息前,中国央行可能希望进一步提高债市收益率,目前央行对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心理底线”至少在2.2%或以上。

周二中国国债市场整体窄幅波动,除7年期品种收益率尾盘下行约2个基点之外,多数期限活跃券收益率变动未超过1个基点,10年期品种维持在2.17%下方。本月初监管层祭出多项举措以勒紧债市“疯牛”行情的缰绳后,国债收益率一度明显反弹,据中债估值,10年期收益率最高升逾2.25%。

宽松空间

中国7月份房价跌势放缓,但楼市低迷仍未根本扭转。投资意外放缓,且向实体经济发放的银行贷款亦出现了19年来的首次萎缩,社融增量未达预期,凸显政策支持仍有必要。同时,美国7月失业率上升巩固了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人民币贬值压力近期缓解,这些都为央行未来的货币宽松拓宽了空间。

东亚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李振豪表示,考虑到稳定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后续将跟随美联储降息的节奏进一步实施货币宽松。渣打银行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则预计,中国在未来2至3个月内将再次降息,并同步下调LPR。

不过,随着房贷利率调整和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净息差压力或掣肘着央行的降息节奏。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二季度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已连续6个季度低于1.8%——该水平被认为是行业维持合理盈利能力所需的最低水平。

LPR此前主要在MLF操作利率上加点形成,但中国央行在7月MLF常规的月中操作时维持利率不变,随后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以及LPR,显示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地位上升。MLF在政策利率中的角色逐步淡化,本月MLF操作已延期至26日。

中国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LPR报价转向更多参考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在逐步理顺。

--联合报道 Zhao Jing.

(更新全文市况,新增第9段净息差内容)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