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8 小時 37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46.44
    +34.28 (+0.09%)
     
  • 標普 500

    5,465.44
    -3.86 (-0.07%)
     
  • 納指

    17,741.63
    +23.97 (+0.14%)
     
  • Vix指數

    12.76
    -0.08 (-0.62%)
     
  • 富時100

    8,225.33
    -22.46 (-0.27%)
     
  • 紐約期油

    80.89
    +0.06 (+0.07%)
     
  • 金價

    2,310.20
    -20.60 (-0.88%)
     
  • 美元

    7.8090
    +0.0004 (+0.01%)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3
    -0.0003 (-0.66%)
     
  • 歐元

    8.3415
    -0.0238 (-0.28%)
     
  • Bitcoin

    61,224.69
    -226.95 (-0.37%)
     
  • CMC Crypto 200

    1,274.67
    -9.11 (-0.71%)
     

保誠酌量加費 不跟足醫療通脹

保誠歐陽佩玲稱,疫情後兩年索償數目明顯上升。(何澤攝)
保誠歐陽佩玲稱,疫情後兩年索償數目明顯上升。(何澤攝)

去年保誠醫療保險理賠金額按年增27%,至21億元,保誠保險首席客務營運及健康保障業務總監歐陽佩玲預計,因新冠疫情推遲非緊急治療或化驗、長新冠亦引致更多呼吸系統疾病,以及更多市民驗身等,疫情後兩年(即2023年及2024年)索償數目會有明顯增幅。她又說,每年醫療通脹達8%至10%,保險公司一定有加價壓力,但強調不會完全轉嫁至客戶,保費加幅不會去到這個水平。

歐陽佩玲表示,疫情令市民心態轉變,現時大眾健康意識上升,更多人主動驗身而及早發現疾病兼就醫,她歡迎此部分增加了的醫療索償,因可減低潛在病情惡化後的危疾理賠。雖然去年和今年索償數目料上升,但保費釐定並非純粹因應理賠量,亦考慮未來醫療通脹預測、直付使用率、內地香港互聯互通醫療政策發展等,同時要顧全市民負擔能力,「絕對不會醫療通脹10%,(保費)加10%」。

為應對索償量上升,她指出,保誠設有直付服務,相比以往實報實銷方式,直付方式的優勢在於客戶在網絡醫生及醫院就醫,保誠會做好個案管理,在收費或醫療需要等方面溝通得更好,增加透明度。

引入AI解讀驗身報告

科技亦可提升理賠效率,歐陽佩玲透露,正在試驗以人工智能系統解讀驗身報告,縮短核保及理賠審批時間,預計今年底試行計劃,明年上半年正式推出。她強調,客戶私隱相當重要,不會把客戶醫療報告及任何資料與外部機構分享。

保誠最新宣布,與本地7間醫院及診所達成策略性合作,合資格客戶於指定診所求診後,如需接受手術治療,診所將轉介個案予合作醫院跟進,並因應需要,為客戶向保誠申請醫療費用預先批核及安排直付服務。治療完成後,保誠會向醫療機構直接支付已批核的醫療費用,讓客戶能更準確把握醫療預算,免卻現金流的煩惱。保誠亦會在合作診所設立保誠專屬櫃枱,為客戶提供優先服務和協助。

這次合作的醫療機構當中,港怡醫院夥拍楷和醫療中心、香港浸信會醫院與匡喬醫療集團合作、仁安醫院則聯同全面醫護專科中心及安匯醫務中心提供醫療服務。

至於內地方面,目前保誠在內地指定醫院名單已有逾4200間,歐陽佩玲稱,近期更多香港市民在內地生活及工作,亦有內地就醫需求,去年保誠收到的內地跨境醫療個案按年增38%,達至超過3700宗,未來一定會擴大香港及內地網絡,應付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