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1
    -0.0002 (-0.02%)
     
  • 道指

    39,118.86
    -45.20 (-0.12%)
     
  • 標普 500

    5,460.48
    -22.39 (-0.41%)
     
  • 納指

    17,732.60
    -126.08 (-0.71%)
     
  • 日圓

    0.0483
    -0.0001 (-0.10%)
     
  • 歐元

    8.3659
    +0.0080 (+0.10%)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46
    -0.28 (-0.34%)
     
  • 金價

    2,336.90
    +0.30 (+0.01%)
     
  • Bitcoin

    60,754.25
    -1,086.75 (-1.76%)
     
  • CMC Crypto 200

    1,264.57
    -19.26 (-1.50%)
     

港人遊日熱點 核心街舖空置率到底有幾低?

東京澀谷區黃金地段的路面店,最新空置率竟然低於個位數,僅0.4%
東京澀谷區黃金地段的路面店,最新空置率竟然低於個位數,僅0.4% (dpa/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

近月本港核心消費區商舖空置率有所改善,銅鑼灣空置率低見4.96%,為各核心區之中最低,然而同屬全球知名核心購物區,對比港人遊日熱點例如東京銀座、澀谷等地區,空置率還差了一段距離。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澀谷區每坪平均租金13.9萬日圓,按年增3.4%,是連續三個季度增長
澀谷區每坪平均租金13.9萬日圓,按年增3.4%,是連續三個季度增長 (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

澀谷區空置率僅0.4%

根據最新世邦魏理仕報告,東京澀谷區黃金地段的路面店(可以道路進入的店舖),最新空置率竟然低於個位數,僅0.4%,比去年大降3.4個百分點,為東京商業街中最低,疫後經已全面復甦。而東京銀座也毫不遜色,空置率為1.0%,創2017年第一季以來的最低水平。

除了空置率新低外,據報日本核心旺區租金也有所上升,當中澀谷區每坪平均租金13.9萬日圓,按年增3.4%,是連續三個季度增長;銀座地區租金目前並無異動,然而市場預料爭搶舖位情況將會加劇,料一年後平均租金將微升1.6%,市況與本港的「劈租承交」截然不同。

大阪心齋橋空置率僅為1.7%
大阪心齋橋空置率僅為1.7% (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

訪日經濟「丁財兩旺」

至於大阪心齋橋空置率也較上年下降,空置率僅為1.7%,每坪的平均租金為244000日圓,按年增加8%,已經是連續第五個季度上漲;京都市雖然空置率微升0.1個百分點至3.4%,不過每坪平均租金已超過疫情前,租金為11萬日圓,比2019年增長約一成。

核心區空置率低的背後,是外國遊客的「萬億級」消費力,數字顯示疫後遊日經濟「丁財兩旺」,2023年的訪日遊客人均消費,比2019年增加了31%,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的訪日遊客年度化的名義消費達到7.2萬億日元,相當於3500億港元,10年間大幅增加了5倍之多。訪日消費已成為日本的經濟重要支柱之一,產業規模僅次於汽車出口産業。

傳統商店街卻陷入「空置困境」

之不過,商舖投資者宜留意即使旅客消費強勁的日本,核心區以外也會出現結業執笠的情況,據報一些傳統商店街正陷入「空置困境」—住在大阪來自台灣的KOL瑪茲一 Matsui,日前便拍片揭示商店街的變遷,有片段顯示大阪某商店街差不多全街空置,堪比本港「死場」。

根據日本中小企業廳發布的《商店街實態調查報告書》,受累地方人口減少、郊區大型商店的競爭以及電子商務普及等,這類商店街的營商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目前空置率超過10%的「正在衰退」商店街在日本超過4成;統計又指出,愈位處發展大型商圈的商店街,外國遊客減少觀光商店街的比例便有所增加,反映日本也正在經歷一場消費模式的變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