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賣盤其實也不是新事,在2017年5月時曾公佈,有意出售控股權,一直拖拉至2018年1月才發通告指,跟買方中止洽商,雖然VP並沒在通告中提及買家,但往後老細謝清海接受訪問時承認,買家是海航。
近日金管局更罕見經貼現窗向銀行投放37.7億元,反映銀行體系流動性轉弱,個別銀行需向金管局借貴錢(貼現利率比銀行同業拆息高)。當下金融市場,恍如山雨欲來!
近日大市表現疲弱,但電力股表現仍然硬朗,主要是因為有消息稱內地動力煤全面跌穿每噸900元人民幣關口,是近兩年最低水平。再加上庫存增加和進口煤炭價格退潮,可能增加投資者對今年電力公司盈利強勁反彈的信心。
要達至碳中和,沒有全球合作很難成事,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為28.7%。為實現2050年全球能源部門的淨零排放目標,到2030年佔比應該提高到60%,到2050年佔比則需要達到90%。
升幅係證明咗,投資者根本唔在意公司AI有冇競爭力,舉個例,最先嘅AI估係微軟,因為覺得ChatGPT+Bing嘅New Bing有力取代Google,真係用落又好似唔係嗰回事,但股價照升。當然佢本身持有OpenAI就係一件寶。
若我們認真看一下我們經常討論的股份,很多隻已經由30多倍市盈率,跌至十多倍市盈率。目前,港股主板平均市盈率亦跌至11.2倍,而1998年的估值低位是8.09倍、2009年的估值低位是7.61倍。
恒指的反彈目標是19200點,但彈到這水平會否繼續升?其實機會是不高的,因為資金似乎正在離開本地股市,在此情況下,港股只是彈散格,在短期內也不會有特別好的表現。
雖然中央沒有加碼救市,但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是因城施策。在地方層面,仍有利好政策出爐。近期一線城市政策也放寬,如廣州二孩家庭買首套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提高30%,廣州又開展「一手房帶壓過戶」等支持改善性需求。
都市麗人去年業績大翻身,雖然收入按年跌一成至30.1億元人民幣,但控制成本得宜,全年計成功扭虧為盈賺3,302萬元人民幣,如果拆開上下半年計算,下半年較上半年增長逾倍,動力十足。
中國汽車工業競爭開始白熱化(內捲),車企之間已由拼科技、比設計、鬥性價比等良性競爭,發展到由特斯拉發起的減價戰、車企互相揭短等激進競爭,隨着諸如小米等強手跨界挑戰,車企內捲將會更激烈。
最近發現,原來身邊很多朋友也有這種想法,因為收入、積蓄不算很多,平日又忙,扣除日常備用及應急儲蓄後,就算有剩下的資金,也只是閒置在銀行,並沒有好好加以利用「以錢生錢」的想法。
豐盛生活服務是一家提供清潔及廢物處置、回收及環保處置服務、技術支援及維護、保安護衛、環境工程、園藝服務的公司。公司的客戶覆蓋率廣闊,從政府機構延伸至教育機構,跨國企業、主題公園等,為本地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香港股票市場一直存在很多垃圾殼股、妖股。作為散戶投資者,最應該着重的是股票回報。假若垃圾殼股背後是一班大玩家操弄股價,在我的角度來看,大玩家用骯髒手段玩弄市場,是他自己做壞事。
投資股票,永遠都要先看股票的質素,而非估值。又優質,而估值又便宜,當然最後。但如果沒有這種機會,你就一定要先注意股票的質素,一些劣質的股票,就無論估值多便宜,都不要沾手。
人民幣忽然急跌,加上日本又實施半導體材料的管制,令到港股的市場氣氛很差,股價一落千丈,要在這個市場生存非常難,因為連成交量都不足,顯示購買力極度低迷,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
我認為香港地少人多,餐廳密度夠,總有一間係左近,平台想普及化都有一定難度。總括而言,作為股東,不期望外賣平台攻港會帶來任何利好,還是寄望新一份業績能為近期呆滯的股價帶來一點新希望吧!
雖然近期樓市稍為回穩,但由去年下半年出現的轉角市,不少人仍感懊惱。誤信「首批一定有水位」說法而入市的買家,在樓市高峰期時購入新盤的第一期,豈料發展商未待一期入伙已經極速劈價賣樓,殺了準業主一個措手不及,他們正為上會能否估足價而煩惱。諸如此類的故事,2023年時有所聞,我們早前都曾報道。
南水流出A股之際,北水亦輾轉流出港股。誠然,北水對港股影響力日增,為便利北水買賣港股通股份免換滙,港交所上周五宣布,6月19日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
公司作為港股獨特的綠電公司之一,自上市以來,一直以向股東提供穩定派息並通過可持續發展增加有關派息為目標,分派金額規劃不少於可供分派收入的90%。
美團獨特之處在於雖然佢都係身處中國互聯網經濟板塊,但佢嘅出發點唔同。外賣、到店、遊旅服務係佢本業、傳統強項,之後先以挑戰者姿態,進入線上零售電商市場,去同阿里、京東鬥。
所以,養老「第三支柱」的每年逾千億資金,未必會馬上流入股票市場。但我們亦不要忘記,目前內地正進行國企改革,以及推動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其中重要一環,便是提升派息比率。
好明顯,今次債務違約係搵嘢嚟講,財長耶倫定6月1日出嚟,都只係政治上逼對家快手搞,而所謂對家其實都有默契,擾攘完一輪最終一定達成共識。如果真係減息減得較急,咁先會似另一個危機,債務上限唔係,只係一個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