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047.91
    -64.25 (-0.16%)
     
  • 標普 500

    5,462.74
    -6.56 (-0.12%)
     
  • 納指

    17,750.38
    +32.73 (+0.18%)
     
  • Vix指數

    13.02
    +0.18 (+1.40%)
     
  • 富時100

    8,218.76
    -29.03 (-0.35%)
     
  • 紐約期油

    80.27
    -0.56 (-0.69%)
     
  • 金價

    2,310.20
    -20.60 (-0.88%)
     
  • 美元

    7.8091
    +0.0005 (+0.01%)
     
  • 人民幣

    0.9300
    +0.0004 (+0.04%)
     
  • 日圓

    0.0484
    -0.0003 (-0.60%)
     
  • 歐元

    8.3407
    -0.0246 (-0.29%)
     
  • Bitcoin

    61,776.84
    +14.08 (+0.02%)
     
  • CMC Crypto 200

    1,276.84
    -6.95 (-0.54%)
     

港股淡市下的兩路出擊方法

invest
invest

港股市況轉趨消靜,但仍具有出擊機會,投資者可以在這兩路搵對象出擊,爭取回報。

港股有幾淡靜?

港股於復活節後又重拾早前淡市局面,本周更是出現了日成交千億港元以下的情況。這種淡市, 我留意到幾個特徵,可以作為部署參考:

  • 指數ETF居大市成交榜頭: 港股頭20大成交是每日操作必然緊盯的項目; 每當指數ETF 在頭5位出現,市場必然是不活躍,無股炒狀態

  • 北水運用額度: 現時北水總交己佔大市約三份一或四份一; 現時港股處於「換莊」階段,北水是大市重要指標。若少於四份一,表現出港股不活躍

  • 大市沽空比率: 從3月中開始轉向,佔大市成交20%以內

  • 港匯: 「觸及弱方保證」新聞亦反映資金流出,港股淡靜訊號

淡市有淡市玩法

近月來看港股可以分成兩批股份: 中字頭及成長股。

中字頭的特色是高息、經營穩定。每每股息率都達7厘以上,加上營運無甚風險。不少機構及散戶都持有股份,當中中移動 (0941.HK)更是佼佼者。

成長股主要為科技股。留意科技股指數過去一年幾近與美國10年期債息成完美反向。按理在美國加息周期見到終點後,科技股會受惠,但現未見大起息。

先談短炒

恒指出現20天線、50天線、100天線開始靠近; 而指數3月中由保力加底部拉升上4月初頂部後區間漸見走窄。市場在等待訊號或消息。基本面上,最重量級是美國息口,基本己見定局,釋放了成長股估值。另一個基本面是美國經濟衰退壓力: 我判斷是必然會出現就業情況惡化、需求不足、通脹回落等訊號。

另一邊箱是中國增長,第一季GDP同比已達4.5%; 距離5%目標不遠。A股港股對政策敏感度是高。而一季度經濟走好反而代表短線刺激經濟政策未必出台。早前兩會己表示要通過居民收入增長拉動消費,這會是漫長的過程。

廣告

短炒只能湊合大市題材,把握大家短視聚焦目光。例如早前AI、近來的體育用品、個別消息股份。此類只能以每段10%波動操作。

中長線佈局

我於不同場合都說現時是投資期。以中長線角度看,現時是部署時間。等候認同港股價值: 有數據見證中國經濟堅實回復,從消費 + 基建確立基礎。

現時港股方面,大部機構都集中持倉於中字頭 (電訊股,部份基建)。因應電訊股有5%以上股息率,下行空間不大。而且電訊股2023第一季業績對辦,營運風險不高。可以繼續持有。

另一頭是增長股,科技股是今年食糊題材。無論北水還是外資都會參與,只是時機問題。5月初將有一輪科技股首季業績及營運數據,未來一兩周可把握回調。較低風險操作是考慮科指ETF (3033.HK、3032.HK、3067.HK等)。而進取的讀者,可以慮騰訊 (0700.HK)、阿里巴巴 (9988.HK)、百度 (9888.HK)等。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公司基金持有中移動 (0941.HK)、中聯通 (0762.HK)、中電訊 (0728.HK)、阿里巴巴 (9988.HK)。

作者:Create Lee 李明德 大聖資產管理投資經理

更多內容:

騰訊大股東減持的深層意義

澳門中場賭收回復疫前7成 銀娛依然值得追買?

加息預期逆轉 兩隻高息藍籌港股可吼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