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2 小時 2 分鐘
  • 恒指

    20,499.84
    -304.27 (-1.46%)
     
  • 國指

    7,354.21
    -117.74 (-1.58%)
     
  • 上證綜指

    3,274.12
    +12.56 (+0.39%)
     
  • 滬深300

    3,943.79
    +18.55 (+0.47%)
     
  • 美元

    7.7709
    +0.0011 (+0.01%)
     
  • 人民幣

    0.9142
    +0.0008 (+0.09%)
     
  • 道指

    43,275.91
    +36.81 (+0.09%)
     
  • 標普 500

    5,864.67
    +23.20 (+0.40%)
     
  • 納指

    18,489.55
    +115.95 (+0.63%)
     
  • 日圓

    0.0518
    +0.0001 (+0.12%)
     
  • 歐元

    8.4366
    -0.0066 (-0.08%)
     
  • 英鎊

    10.1310
    -0.0080 (-0.08%)
     
  • 紐約期油

    69.52
    +0.30 (+0.43%)
     
  • 金價

    2,739.70
    +9.70 (+0.36%)
     
  • Bitcoin

    68,955.53
    +780.52 (+1.14%)
     
  • XRP USD

    0.55
    +0.01 (+1.18%)
     

經濟衰退指標發出警示信號 但後疫情時代使得局勢撲朔迷離

【彭博】-- 預測勞動力市場下行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後疫情時代的獨特動態使經濟學家更加難以確定近期美國失業率上升是否預示著未來有麻煩。

定於周五公佈的月度就業數據可能會為這場爭論火上澆油。過去三個月失業率每個月都在上升,現在已經接近觸發由前聯儲會經濟學家Claudia Sahm開發的一個經濟衰退指標,該指標在過去半個世紀裡有著完美的記錄。

其他傳統的早期預警指標,例如臨時就業以及辭職率,也一直在閃爍警告信號。但許多預測人士認為,隨著疫情後復甦期火熱的就業市場開始降溫,這些指標近期的惡化有理由解讀為是在向正常狀態回歸。

「這不是一個傳統的商業周期。這是一個我們正在走出一種非同尋常環境的周期,」 RBC Capital Markets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Reid說。「由於擺脫疫情帶來的溜溜球效應,變化速度可能相當具有欺騙性。」

美國失業率6月份升至4.1%,遠高於2023年初觸及的3.4%的低點。經濟學家預計,周五的數據將顯示儘管就業成長放緩,但7月失業率將保持不變,至少會暫時停止上升趨勢。不過最近失業率上升仍然使有關利率水平的爭論升溫。

聯儲會周三決定將利率維持在20多年高點不變之後,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所謂的「Sahm規則」。他說,決策者「認為我們看到的是勞動力市場正在回歸正常化,」 但如果「它開始顯示出不止於此的跡象,那麼我們也可以很好地應對。」

目前普遍預計聯儲會將在9月開始放鬆政策。但最近幾周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包括前聯儲會副主席Alan Blinder、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還有前紐約聯儲行長William Dudley,都主張更早採取行動,部分原因是勞動力市場的最新發展。

良性解釋

對最近失業率上升的一種更溫和的解釋是,在疫情期間,進入美國的移民數量受到嚴格限制,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離開勞動力市場,人為壓低了失業率。隨著這些趨勢逆轉,就業參與率回升,失業率正在回到假如沒有疫情影響原本應該在的水平。

Sahm本人上周表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數激增「可能誇大了」勞動力市場走軟的程度。她在7月26日的一份時事通訊中表示,「目前,Sahm規則正在對勞動力市場降溫發出正確的警示信息,但音量太大。」

職位空缺等其他指標也有類似情況,職位空缺自兩年前達到1,220萬的高點以來已經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儘管下降速度驚人,但820萬的職位空缺數仍然大大高於疫情前的水平。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也是如此,儘管近期有所回升,但仍處於歷史低位。

「在這個大流行病時代,許多明顯的規則都被無視,」 鮑威爾周三表示。「很多很多公認的觀點都不再行得通,這是因為情況真的很不尋常。」

原文標題US Job Market’s Pandemic Unwind Puts Recession Signals to Test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