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6 小時 16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941.78
    -170.82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28 (+0.12%)
     
  • Vix指數

    12.66
    +0.72 (+6.03%)
     
  • 富時100

    8,146.86
    -16.81 (-0.21%)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8.40
    +30.40 (+1.31%)
     
  • 美元

    7.810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611
    -0.0257 (-0.31%)
     
  • Bitcoin

    66,584.07
    +544.72 (+0.82%)
     
  • CMC Crypto 200

    1,382.47
    -35.40 (-2.50%)
     

食好著好,點解買唔到樓?

前文《「公屋、居屋、私樓」的真正分別》,說穿了並不是出身的區別,而是階級的分別。當然會有很多人認為,這種看法很勢利,不過同時很多的人的確是抱有這些想法,難聽點講,本來就是社會的主流看法,無論你喜不喜歡。

在階級流動的社會,就更不能完全將自己的處境歸咎於上一代,青年時住在公屋,還可以說是陪家人住,人到中年還是住公屋,那就真是推都無得推。所以筆者真的不明白,傳媒去暗示人們18歲就去排公屋,又居然有人照做,甚至有人說中產人家也鼓勵子女這樣做?

回說標題所講的問題,所謂的面子裡子,其實是一個消費分配問題,比如名牌衣服、手機手錶,是要買才有得用,而樓則不去買也可以租,人們就出現「租與買」的選擇。如果購買的物品有重售價值,例如一些名牌的手袋、名貴的手錶、汽車,還可以在使用之後再去套現。

可是一些如衣物及中價手機,是全然沒有重售價值的,完完全全是一種消費行為,其實租樓住,無論是公屋居屋或私樓,都完全是一種消費行為。買樓則不同,付出去的是樓按利息,重售價值不用說,甚至可以增值。

食好著好,就是消費之後一無所有,將部份的收入投入了消費性活動,相對上投資性活動可動用的金錢就會少了。在Facebook內長期張貼食好著好的人仕,其實就是將資源動用在消費性活動之上,甚至一些買或租樓後,還要大筆錢去裝修的人,其實也是一樣的:將資源多消費,少投資。

除非一個人的收入多到可同時應付大吃大喝之餘,又可以應付供樓及大裝修,不然就必然面對這種資源應用上的抉擇,可是人既然有那樣高的收入,自然就會去追求更佳的衣食住行,最終也要面對資源分配的問題。

所以,最重要的是為自己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置業者不宜太刻薄自己,未置業者也認控制開支,早為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