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1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2,915.18
    -1,514.32 (-2.35%)
     
  • CMC Crypto 200

    1,304.48
    -92.06 (-6.59%)
     

【荷馬學人集】 海航模式現問題

【荷馬學人集】 海航模式現問題
【荷馬學人集】 海航模式現問題

中國海航集團(HNA Group)資金鏈出現問題,驚爆財務危機,旗下上市公司股價都因負面消息影響而暴跌,當中有五間上市公司更遭停牌。筆者認為,「海航模式」由興轉衰的過程剛好呼應中國海外擴張經濟策略所帶來的風險,今次事件亦算是步上萬達集團(Wanda Group)後塵。過去十年不少內地企業前仆後繼地進行海外併購活動,引發資金大幅外流,終於導致中國政府開始執行相關緊縮性政策,相信此舉亦是影響海航的資金流無法緩衝的其中因素。

併購易整合難

併購容易整合艱難,自2015年起海航的海外併購活動頻繁,透過金融槓桿借貸先後取得德意志銀行(DB-US)的9.92%股權、希爾頓酒店(HLT-US)的25%股權,同年海航首次打進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全球500強排行榜,位列第464位;有資料顯示,海航的境外總資產逾3,300億人民幣,旗下境外企業數量達45家。表面上看,海航的海外擴張攻略看似成功,實際上這些激進的併購活動造成融資成本不斷上升,引致資金流動性日益緊張,加上內地政策不配合,最後債台高築,解決方法便是投資者眼前所見的變賣資產自救。

中央嚴打 發展受制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數據,截至20176月底,海航的債務規模高達3,828億人民幣,海航亦向債權人表示,今年首季集團至少有15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短缺;較早前《彭博》有數據指,近十年以來海航的投資回報率都未有超過2%,旗下債券價格創出歷史低點。在眾多負面因素困擾,以及「錢荒」問題迫在眉睫,筆者相信未來幾年海航都只能尋求出售資產或透過抵押資產來進行融資,而今年上半年它更要籌得至少1000億元人民幣救急。

廣告

環球金融市場既殘忍亦現實,回顧之前的萬達集團的變賣資產事件,它以630億元人民幣出售76家酒店和13個主題樂園給融創中國,又以78億元人民幣把電影製作業務股份出售給阿里巴巴。而今次海航事件不止爆發債務危機,筆者認為站在投資角度來看,其龐大債務是無法掩蓋的唯一真相,而放眼整個內地市場,萬達和海航都只是冰山一角,隨著中央繼續嚴打資金外流,也希望經濟更健康發展的策略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中資集團遭遇滑鐵盧。

作者:黃元山

曾任職不同投行十多年,長駐紐約和倫敦,官拜屬管理層的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主管信貸債劵衍生部門,獲耶魯大學碩士及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士。現為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任講師、公益金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與一位好友自稱「荷馬學人」,論盡經濟金融的軼事和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