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5.92
    +268.79 (+1.48%)
     
  • 國指

    6,547.29
    +110.20 (+1.71%)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0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675.68
    +450.02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7 (+1.99%)
     
  • 日圓

    0.0508
    +0.0002 (+0.45%)
     
  • 歐元

    8.3999
    +0.0220 (+0.26%)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7.99
    -0.96 (-1.22%)
     
  • 金價

    2,310.10
    +0.50 (+0.02%)
     
  • Bitcoin

    63,375.51
    +494.85 (+0.79%)
     
  • CMC Crypto 200

    1,320.63
    +43.65 (+3.42%)
     

【中環打工妹】唔即刻跌就叫辣招無效?(袁莉詩)

有鬼用咩?莉詩又弱弱一問嘞,唔通唔即刻跌就叫無效?點先為之有效?Last time I check,金管局除咗睇住聯匯,好似係負責監管香港的銀行業務,真係唔係管樓價架哩。

樓價就算要管,都係運房局同發展局多D吧?咁大影響嘅新聞,報紙一定放A1,當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看待而不會看成是一個政府部門基本職能的實踐與執行, 所謂「加辣」根本就起錯題。這導致金管局一有新指引出台,就予人感覺係加辣,加辣本身只是副產品,並非主要監管目的好嗎?

不過要怪都可以怪施老闆最鐘意出嚟點評、特首或其他建制議員用嚟認叻、扮有做過嘢嘅時候就拎出嚟講。擺到明係保護香港金融體系穩建架啦,金管局官網職能大大隻字寫住架喎。所以話沒效果?Day 1 壓樓價本身就不是想要的效果,人地仲要靠高地價政策開飯架,傻豬黎嘅!

但係講番金管局今次的新招之一,是把銀行新造按揭的「風險權重」下限由15%調高至25%。有人問即係咩呢?這便要從銀行資產充足率﹙CAR﹚開始說起,簡單而言, CAR是希望銀行有資本金抵禦一些系統性信貸風險﹙算法係資本金/風險權重資產﹚, 即係唔好話有人唔還錢,銀行就即刻唔掂,可以繼續營運。

香港監管要求呢,係不可低於8%,即是你有8蚊資本,先可以借100蚊出街。呢度要講可以好深,所以係超簡化,好耐以前真係咁計,後來由於有D債仔還款紀錄極佳,信用風險很低﹙比如你借予政府機構之類﹚。

咁銀行就話唔係喎,借畀呢啲人嘅資產﹙貸款﹚,應該打個折,即係借咗100蚊出去,當我借咗50蚊好啦,因為佢地一定會還嘅!

廣告

樓按就係屬於很低風險的貸款,所講嘅風險權重,就係指呢個打折。所以所謂提高風險權重下限,就係透過打少D折,推高風險權重資產、拉低銀行嘅CAR,減少銀行可借出街的錢。

但不是說銀行仲有大把錢,就可隨便說呢招無效。利率是貨幣的價格,資金每少一蚊,都會提高資金成本,銀行資本金並非無限,正如很多時美國加息,都不會立即打擊到資產價格,JP Morgan過去40年的統計,在5厘以下,加息其實同股票回報係正相關添。

但係呢啲資金成本上脹效果會暗地裡疊加,投資者在借貸成本及投資回報之差的空間會愈來愈細。資金成本提高,起碼打擊到一少部份人需求,特別係新晋物業投資者,老鬼執落這十來年厚厚的資本增值當然不怕,但準備進場收租又僅僅夠過呢班可能就會再計過數。

Afterall,呢班人先係需要提防﹙或者保護啦﹚嘅人。之前加印花稅,只是增加買賣交易成本,游資無減少到。現在是增加資金成本,喂樓市升相信都唔係全香港人都看好香港經濟,香港會百業興旺同埋個個加人工做生意賺大錢掛?

講黎講去都係驚貨幣供應,驚銀紙貶值啫,減少流動供應予樓按的資金至少降低了樓宇可以對冲貨幣貶值的效果,睇落啱數喎。

港樓咁大個市場,升跌都不可能是單一因素驅使,至於效果唔係立桿見影就叫無效? 莉詩就唔識啦,肯定嘅係呢個並非金管局嘅concern。

簡介:八十後中環打工妹, 英國畢業後回港體驗200呎豪宅獨立生活, 關心Fintech動向, 既愛financial times, 也愛陶傑張小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