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79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52
    +0.0009 (+0.10%)
     
  • 道指

    38,302.81
    +217.01 (+0.57%)
     
  • 標普 500

    5,111.03
    +62.61 (+1.24%)
     
  • 納指

    15,964.83
    +353.07 (+2.26%)
     
  • 日圓

    0.0494
    -0.0007 (-1.38%)
     
  • 歐元

    8.3713
    -0.0269 (-0.32%)
     
  • 英鎊

    9.7750
    -0.0170 (-0.17%)
     
  • 紐約期油

    83.97
    +0.40 (+0.48%)
     
  • 金價

    2,348.20
    +5.70 (+0.24%)
     
  • Bitcoin

    63,642.11
    -853.73 (-1.32%)
     
  • CMC Crypto 200

    1,323.71
    -72.83 (-5.21%)
     

【地產專題】納米樓長賣長有 學者倡立例規管

【地產專題】納米樓長賣長有 學者倡立例規管
【地產專題】納米樓長賣長有 學者倡立例規管

「愈買愈貴,愈住愈細」是無數港人的心聲。安居樂業,彷彿就是人生盛宴的主菜。近年樓價持續高企,市民為了置業,只好無奈購入納米單位。這班人雖然能夠置業,最終卻困在斗室,無法安居。據政府數據顯示,納米單位動工量近年急增,日後更或成常態,故不少學者建議政府盡快立法,制定最低居住面積。

納米樓「有價有市」,故吸引不少發展商爭相發展。資本策略(00497)旗下的尚家生活向來主力發展豪宅項目,但近期亦轉攻迷你戶盤。集團旗下新盤屯門「城•點」主打迷你單位,單位面積最細217平方呎,折實售價「三球」有找。尚家生活董事總經理方文杉表示,上車盤需求強勁,故集團將致力發展有關項目,但亦不會放棄豪宅市場。

恒地(00012)是另一積極興建納米樓的發展商。集團旗下九龍城曉薈、土瓜灣迎豐、何文田加多利軒及北角尚譽,均以迷你戶作主打,部分單位實用面積不足170平方呎。據屋宇署顯示,恒地旗下屯門掃管笏管翠路項目將提供1,982伙單位,約三成單位屬納米盤,以屋宇署實用樓面面積(Usable Floor Area)計算,實用面積約135平方呎。維達創建旗下住宅項目均以納米盤為主,集團項目經理蔡仁輝表示,集團向來是供求主導,由於細型單位需求龐大,故集團未來仍會致力興建同類型的單位。

細型單位吸引買入市

納米樓迄今仍未有官方的定義,而各個專家亦有不同的說法,但唯一共同點是呎數過細,不宜大家庭居住。據屋宇署公布,今年上半年的單位動工量達12,581伙,其中26.3%,即3,303伙的實用樓面面積細於200平方呎。不少學者認為,樓價高企是發展商屢建納米樓的主因,買家為求入市,不惜選擇面積較細的單位,故預計納米樓未來的動工量仍會上升。

廣告

自2010年起,政府屢推樓市調控措施,包括徵收「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冀助初次置業的市民上車。金管局亦先後8次收緊按揭成數。同一幅地皮,發展商可興建大型或小型單位,而毛利亦有不同。一般而言,單位面積愈細,售價愈便宜,而需繳付的首期亦會愈少。據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規定:400萬元以下的樓宇可承造9成按揭;400至600萬元的物業則可承造8至9成按揭;600萬元以上的物業則不能參加按揭保險計劃。因此,不少首次置業人士都看準400萬元以下的單位。

發展商為保銷情,但又不欲減少利潤,故樓盤定價都以400萬元作參考。若樓價每呎為10,000元,發展商則傾向興建400平方呎的單位,可惜現時樓價高企。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公布,今年8月,全港100個大型屋苑中,逾半數屋苑呎價介乎1萬元至1.5萬元。以1.5萬元作計算,單位最大面積約267平方呎。換言之,樓價愈高,單位面積愈細。

平價納米盤銷情理想

早前有分析指,本地樓價持續高企,惟一手私樓註冊成交量及金額卻屢破新高,顯示市場早已消秏一批購買力,故估計新盤銷售將會轉慢。可是近期多個納米新盤持續大賣,比如說麗新發展(00488)旗下旺角逸新及添宙旗下葵涌豐寓。雖然部分納米新盤,如九龍建業(00034)旗下西營盤63 POKFULAM,銷情不理想,但該盤定價較高,以最平一伙為例,單位折實售價575.4萬元,折實呎價更高近2.75萬元。反觀豐寓及逸新的入場費較便宜,部分單位定價更低於400萬元,由此觀之,發展商只要定價吸引,納米盤根本不愁出路。

事實上,納米盤亦不乏投資客,據多家發展商表示,約3至4成的買家為投資者。他們認為,納米盤承租力強,而且租金回報率高,故吸引不少投資客入市。消息指,西營盤納米新盤AVA 128的租務情況理想,每呎呎租約70多元,租金回報率則近4厘。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認為,細單位非眾人所望,但不代表市場沒有需求,而部分迷你盤的承租力亦較強。他舉例指,港島區部分的上班族,為求更多時間休息,都會租住該區的細型單位。

的租金升幅跑贏大市。他舉例說︰「以大埔嵐山的200呎以下單位為例,2016年年中,每呎呎租約36至37元,而現時呎租則約40多元,升幅接近兩成。可是同區升幅只有一成至一成半,大市則約一成多。」他表示,現時銀行利率較低,而納米樓的租金回報率約3厘,相信可吸引投資客入市。

有分析指,發展商屢建納米樓,全因政府施政失行。政府自2011年起,於賣地條款中加入「限量或限呎」的要求,冀增加中小型單位的供應。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曾形容此舉是「回應普羅大眾對初次置業的期望和對較小型住宅的訴求」,因此部分市民認為政府是納米樓的始作俑者。

前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納米樓的興起與「限呎限量」條款的關係不大。他解釋指︰「『限呎限量』條款要求發展商興建一定數目的中小型單位,而中小型單位所指的並不一定是納米戶。近年政府多次『加辣』,令大型單位交投銳減,投資氣氛亦因此轉淡。由於樓價持續高企,加上金管局多次收緊按揭成數,令市民置業成本大增,亦促使他們轉投入場價較『便宜』的細型單位。最終細型單位走向極端,納米盤亦逐告誕生。」他續指,由於近年中小型單位落成量急增,政府數年前亦不再於地契條款中加入相關的限制。

居住面積或低於公屋

發展商從來都是市場主導,據政府資料顯示,納米新盤數量近年急增,顯示發展商看好該類單位的發展。納米盤面積較細,適合一至二人家庭居住。若家庭人數日後增多,住戶或因環境狹窄,而經常爭執。現時香港政府並未有為私人住宅設下「最低居住面積」的限制,同時亦沒來相關數據的統計。

事實上,香港現時只有房屋署設有相關的準則。據房署規定,公屋的人均居住面積最少要有75平方呎,若人均居住面積少於60平方呎則屬「擠迫戶」。綜觀全球,不少國家及地區都設有「最低居住面積」的法例。比如說,新加坡政府於2012年頒下法例,規定市中心以外的單位平均面積,最少達70平方米(約753呎);而面積小於50平方米(約538呎)的單位亦設有「限量」條款。台灣方面,當地設有《住宅法》,規定人均居住面積最少有140平方呎。

現時樓價持續高企,且設有壓力測試。每當有「廉價」新盤推出,一眾「無殼蝸牛」無不蜂擁而至,超額認購更屢見頻繁。市民若要置業,可謂難關重重。部分人只好退而求其次,轉購入納米樓。可惜,納米樓的居住環境卻比公屋差,更需勞碌半生供款。此情此景,實屬可悲。

土地房屋需同步增加

許智文認為,政府可於賣地條款中設立限制,禁止發展商興建「納米樓」。上屆政府曾回應指,「納米樓」的定義迄今未明,但政府會時刻留意市場實況,需要時會考慮於賣地條款中設下限制。他續指︰「政府制定相關標準時,需審時度勢。現時樓價高企,呎價屢破新高。政府若將標準定得太高,市民或會買不起。發展商亦可能擔心滯銷,而不敢投地。可是為讓市民安心置業,政府仍需定下有關的標準。」

若非納米盤有價有市,發展商亦不會致力興建。許智文認為,政府既要設立「最低居住面積」的標準,同時亦需增加土地及房屋的供應。他解釋指︰「如果政府限制呎數,但土地供應未有增加,樓價不會下跌,限呎樓最終亦無人問津,所以政府必須雙管齊下。」

一般而言,房屋供應增加,樓價自然下跌。可是,現時社會矛盾重重,政府要覓地建屋絕非易事。林鄭月娥早前已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並有意推行「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有關計劃成功與否,迄今仍是未知之數。前任特首梁振英曾推行「港人港地」政策,協助中產置業,但政策失敗告終。「港人首置上車盤」能否協助港人置業,仍需看政策的細節及有關單位的落成量。

撰文︰黃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