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6 小時 39 分鐘
  • 恒指

    17,284.54
    0.00 (0.00%)
     
  • 國指

    6,120.37
    0.00 (0.00%)
     
  • 上證綜指

    3,052.90
    +8.08 (+0.27%)
     
  • 滬深300

    3,530.28
    +8.66 (+0.25%)
     
  • 美元

    7.8271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43
    0.0000 (0.00%)
     
  • 道指

    38,085.80
    -375.12 (-0.98%)
     
  • 標普 500

    5,048.42
    -23.21 (-0.46%)
     
  • 納指

    15,611.76
    -100.99 (-0.64%)
     
  • 日圓

    0.0501
    -0.0000 (-0.02%)
     
  • 歐元

    8.3945
    -0.0037 (-0.04%)
     
  • 英鎊

    9.783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83.78
    +0.21 (+0.25%)
     
  • 金價

    2,339.90
    -2.60 (-0.11%)
     
  • Bitcoin

    64,108.80
    -368.85 (-0.57%)
     
  • CMC Crypto 200

    1,382.73
    +0.16 (+0.01%)
     

【對沖心經】細數操作錦囊 (錢志健)

【對沖心經】細數操作錦囊 (錢志健)

一、邏輯化操作

數據顯示,選舉年前一年及後一年的投資回報,比當年為佳。話雖如此,操盤人依然希望能過關斬將,尋求絕對回報。蘋果(APPLE)將於10月27日公布業績,當你認為,是否應該在那邊做長或做短的時候,我們必須知道,除非你是參與高頻交易,否則投資必須讓時間作出變化,才可以獲利或虧損。操作要進入「邏輯境界」,就是要讓投資作出變化,賺或蝕是自然定律。

進入2016年最後一季,相對較易獲利的投資就包括股票長短倉:尤其以北美洲、日本、澳洲、巴西(但存在外匯風險)等地,最容易找到「絕對回報」。相對困難的市場,包括香港、AH股、韓國、新加坡。在人為決定的操作世界,期貨市場及外匯市場長期能有絕對回報機會不大。

二、「吹」出來的市值

了解產品的特性很重要,單邊買窩輪升跌、期權、牛熊證,全部都和時間值背道而馳。永遠「神準不敗」的交易策略並不存在。在電腦程式的世界,系統要不斷進化改良,希望找到獲利的可行性、人為決定的操作技巧,透過衍生工具作對沖也可創造無限可能。

「永遠持有」的公司並不容易,很多IPO龍頭主力股上市不足二十年,能否捱多一個十年是未知數。可以操作的股票,必須有流動性,基本及技術分析是其次,「死股」不會動,這是常識。在普通人的操作世界,「啄住」細價股或北美洲的仙股(Penny Stocks),如真的看中可以飛黃騰達。

1995年,加拿大Bre-X礦產公司由Penny Stock變為市值最大公司之一,最後被發現含金量全為偽造,最終破產收場。「吹」出來的所謂市值必須小心。細價股維持這個「狀態」,絕對有它的原因;除非是灰色地帶或世上真有「水晶球」,極難在細價股身上賺大錢。

廣告

三、ETF賺錢迷思

投資路上是要把資金曲線不斷向上。2008年金融海嘯前,一些擁有最少10億美元資產的期貨程式對基金,金融海嘯後資產值大縮水。筆者的建議如下:某種程式系統如果不能做到「絕對回報」,年復年的等待,也只會是徒勞無功。要緊記,不少期貨管理基金管理費極為昂貴,3%年費、20%獎勵費,這樣的收費模式極具爭議。

如果不能有Alpha,即是30年長期美債以上的正回報,請快些斬欖。ETF低管理費的「一網打盡」模式,過去八年資金不斷膨脹。必須了解不同ETF的特性。「指標性」的標普500如Spider (SPY)、道瓊斯指數Diamond (DIA)、以及科技股QQQ無需要解釋。特別精美套餐如個別國家、買跌、兩倍買跌、兩倍、三陪買升的ETF層出不窮。一些結構性產品要個別拆解了解風險。最後,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操作策略,順勢而行,永遠懷着一顆謙卑的心才進場,操盤人贏的機率會更高。

作者: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投資經驗逾20年。曾在全球最大型對沖基金擔任地區主管,目前為一家族資產董事局成員。投資分布在流動與非流動組合,主攻環球股票長短倉策略。他於2006年組織哈利車隊Ride 4 Hope,盼望在金融圈外做有意義事情,作另類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