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5.92
    +268.79 (+1.48%)
     
  • 國指

    6,547.29
    +110.20 (+1.71%)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0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675.68
    +450.02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7 (+1.99%)
     
  • 日圓

    0.0508
    +0.0002 (+0.45%)
     
  • 歐元

    8.3999
    +0.0220 (+0.26%)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7.99
    -0.96 (-1.22%)
     
  • 金價

    2,310.10
    +0.50 (+0.02%)
     
  • Bitcoin

    63,091.41
    +380.55 (+0.61%)
     
  • CMC Crypto 200

    1,313.15
    +36.17 (+2.83%)
     

中国稳经济政策收效甚微 如何扭转市场通缩预期将是成败关键

【彭博】-- 中国经济去年疫后修复不及预期,促使政府采取扩大财政支出和降准降息等政策应对,但从很多角度观察,这些举措迄今都未能成功扭转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这集中表现为企业和居民捂紧钱包,实体经济需求不足。

尽管中国过去一年多次降息,居民部门仍在大量累积存款,购房意愿大幅下降,一度有所企稳的地产领域再度面临下行压力。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走弱,叠加消费和工业品价格的通缩,使居民的资产和收入都面临缩水。

以央行政策利率和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中枢去年虽然整体下降,但考虑物价因素后,名义利率降幅不足以抵消通缩影响,实际利率水平不降反升。打破价格、信用、需求间交替紧缩的恶性循环,正在中国成为扭转经济困局,提振信心和需求,推动经济重返复苏轨道的关键。

在渣打银行大中华和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看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根源不是融资成本太高,而是有效需求不足和信心的疲弱。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不足以弥补需求不足带来的损失,可能也就不愿意投资。“有人觉得应该把利息降到零,可能并不是对症下药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提振信心。”

货币空转

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狭义货币(M1)余额6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3%。

主要与企业流动性相关的M1近几个月增速持续下行,与覆盖企业定期存款和居民存款在内的M2增速剪刀差扩大,说明信贷规模整体扩张,在微观层面未能明显带动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意愿,受到包括全国人大在内的多方关注。

廣告

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在采访中指出,M1和M2的剪刀差扩大显示出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转化的过程出现了问题,居民买房、消费、理财这些途径都出现了瓶颈,造成M1下降的厉害,尤其买房和理财很难刺激起来。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分析师王一峰也在报告中称,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房地产销售步入淡季、企业生产经营景气度复苏相对缓慢、新增人民币贷款“平滑波动”等因素,预计M1增速走弱态势较难扭转。

地产未走出低谷

中国去年调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之外,还降低了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并有多个城市下调了房贷利率下限,推动住房按揭利率迈向历史最低水平。然而,受经济及地产行业整体悲观氛围影响,居民购房热情持续低迷。

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其中绝大部分是居民按揭贷款,2023年全年增长2.55万亿元,为九年来最低水平,且只有2021年同期规模的四成。截至11月,中国新建住宅价格连续6个月下滑。房价下行压力与购房者的观望情绪持续共振。

居民持币观望的情绪也体现在大量积蓄存款上。尽管商业银行多轮下调存款利率,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住户存款增加16.67万亿元,较2022年的纪录水平小幅回落,但仍远高于此前几年的水平,显示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仍高。

居民和企业积累定期存款,同时新增贷款需求不走,也在施压银行的盈利能力。去年三季度末,银行净息差降至有数据以来最低。

实际利率不降反升

截至去年末中国CPI同比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在负值区间,经过通胀调整的实际贷款利率在11月触及2021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显示出央行迄今采取的货币宽松措施,既没有扭转物价的下行,也没有令考虑购买力后的真实融资成本有效下降。

“实际利率高,主要是因为通胀太低。”丁爽表示,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降息,可能经济问题会更严重。

谈及改善通缩预期,丁爽认为,整体上要设定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来稳定预期。“央行谈到社融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跟经济增长和物价预期目标相匹配,假如GDP目标是5%,通胀目标3%,那么信贷增速目标就是8%。用目标管理预期有利于反通缩。”

邢兆鹏也表示,基础货币增发是改善通缩的必要条件,但通胀预期跟就业、收入、消费品关系更大。货币政策能刺激到的主要是旧经济,高负债、高投入的行业对利率比较敏感,而中国当前强调的“高质量发展”涉及的新兴产业对利率不敏感,这些行业主要依靠股权投资,中国还是希望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此外,货币政策主要支持的是供给侧,刺激消费端更应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