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3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3,783.87
    +603.96 (+0.96%)
     
  • CMC Crypto 200

    1,351.49
    -45.05 (-3.13%)
     

中國穩經濟政策收效甚微 如何扭轉市場通縮預期將是成敗關鍵

【彭博】-- 中國經濟去年疫後修復不及預期,促使政府採取擴大財政支出和降準降息等政策應對,但從很多角度觀察,這些舉措迄今都未能成功扭轉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這集中表現為企業和居民捂緊錢包,實體經濟需求不足。

儘管中國過去一年多次降息,居民部門仍在大量累積存款,購房意願大幅下降,一度有所企穩的地產領域再度面臨下行壓力。以房價為代表的資產價格走弱,疊加消費和工業品價格的通縮,使居民的資產和收入都面臨縮水。

以央行政策利率和國債殖利率為代表的市場利率中樞去年雖然整體下降,但考慮物價因素後,名義利率降幅不足以抵消通縮影響,實際利率水平不降反升。打破價格、信用、需求間交替緊縮的惡性循環,正在中國成為扭轉經濟困局,提振信心和需求,推動經濟重返復甦軌道的關鍵。

在渣打銀行大中華和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看來,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的根源不是融資成本太高,而是有效需求不足和信心的疲弱。企業融資成本降低不足以彌補需求不足帶來的損失,可能也就不願意投資。「有人覺得應該把利息降到零,可能並不是對癥下藥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提振信心。」

貨幣空轉

中國央行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廣義貨幣(M2)餘額292.27萬億元,同比成長9.7%;狹義貨幣(M1)餘額68.05萬億元,同比成長1.3%。

主要與企業流動性相關的M1近幾個月增速持續下行,與覆蓋企業定期存款和居民存款在內的M2增速剪刀差擴大,說明信貸規模整體擴張,在微觀層面未能明顯帶動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意願,受到包括全國人大在內的多方關注。

廣告

澳新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在採訪中指出,M1和M2的剪刀差擴大顯示出居民存款向企業存款轉化的過程出現了問題,居民買房、消費、理財這些途徑都出現了瓶頸,造成M1下降的厲害,尤其買房和理財很難刺激起來。

光大證券首席金融分析師王一峰也在報告中稱,考慮今年一季度到房地產銷售步入淡季、企業生產經營景氣度復甦相對緩慢、新增人民幣貸款「平滑波動」等因素,預計M1增速走弱態勢較難扭轉。

地產未走出低谷

中國去年調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之外,還降低了部分存量房貸利率,並有多個城市下調了房貸利率下限,推動住房按揭利率邁向歷史最低水平。然而,受經濟及地產行業整體悲觀氛圍影響,居民購房熱情持續低迷。

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其中絕大部分是居民按揭貸款,2023年全年成長2.55萬億元,為九年來最低水平,且只有2021年同期規模的四成。截至11月,中國新建住宅價格連續6個月下滑。房價下行壓力與購房者的觀望情緒持續共振。

居民持幣觀望的情緒也體現在大量積蓄存款上。儘管商業銀行多輪下調存款利率,央行數據顯示,2023年住戶存款增加16.67萬億元,較2022年的紀錄水平小幅回落,但仍遠高於此前幾年的水平,顯示居民預防性儲蓄傾向仍高。

居民和企業積累定期存款,同時新增貸款需求不走,也在施壓銀行的盈利能力。去年三季度末,銀行淨息差降至有數據以來最低。

實際利率不降反升

截至去年末中國CPI同比增速已經連續三個月在負值區間,經過通膨調整的實際貸款利率在11月觸及2021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顯示出央行迄今採取的貨幣寬鬆措施,既沒有扭轉物價的下行,也沒有令考慮購買力後的真實融資成本有效下降。

「實際利率高,主要是因為通膨太低。」丁爽表示,換個角度看,如果沒有降息,可能經濟問題會更嚴重。

談及改善通縮預期,丁爽認為,整體上要設定比較高的經濟成長目標來穩定預期。「央行談到社融規模和貨幣供應量跟經濟成長和物價預期目標相匹配,假如GDP目標是5%,通膨目標3%,那麼信貸增速目標就是8%。用目標管理預期有利於反通縮。」

邢兆鵬也表示,基礎貨幣增發是改善通縮的必要條件,但通膨預期跟就業、收入、消費品關係更大。貨幣政策能刺激到的主要是舊經濟,高負債、高投入的行業對利率比較敏感,而中國當前強調的「高質量發展」涉及的新興產業對利率不敏感,這些行業主要依靠股權投資,中國還是希望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此外,貨幣政策主要支持的是供給側,刺激消費端更應該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