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9.37
    -98.93 (-0.53%)
     
  • 國指

    6,526.67
    -45.78 (-0.70%)
     
  • 上證綜指

    3,147.74
    +7.02 (+0.22%)
     
  • 道指

    38,852.27
    +176.59 (+0.46%)
     
  • 標普 500

    5,180.74
    +52.95 (+1.03%)
     
  • 納指

    16,349.25
    +192.92 (+1.19%)
     
  • Vix指數

    13.54
    +0.05 (+0.37%)
     
  • 富時100

    8,298.49
    +85.00 (+1.03%)
     
  • 紐約期油

    78.54
    +0.06 (+0.08%)
     
  • 金價

    2,323.50
    -7.70 (-0.33%)
     
  • 美元

    7.8188
    +0.0010 (+0.01%)
     
  • 人民幣

    0.9226
    +0.0010 (+0.11%)
     
  • 日圓

    0.0503
    -0.0002 (-0.42%)
     
  • 歐元

    8.4104
    -0.0077 (-0.09%)
     
  • Bitcoin

    64,231.96
    -936.93 (-1.44%)
     
  • CMC Crypto 200

    1,333.77
    -31.36 (-2.30%)
     

中國華融債券跌勢觸碰市場敏感神經 考驗萬億級金融央企信用成色

【彭博】-- 擁有強大官方背景的「壞賬銀行」中國華融,長期通過債市維持數千億元的低成本融資。上周公司推遲發布業績後,境內外債券價格破位下跌,這家負債高達1.5萬億元金融央企的信用成色,正面臨其成立二十余年來最大的考驗。

彭博周四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華融向監管部門提交了一份包括剝離非核心及非盈利子公司在內的方案,以提振盈利能力;知情人士稱,目前華融尚待官方批准的相關方案意在處置資產,而非債務重組或政府注資。

知情人士並稱,華融的財務狀況在過去一年實際上已經改善;公司業績延遲發布的部分原因在於上述方案尚待確定。中國華融周五早間回應彭博問詢稱,目前公司經營正常,各項債務正常按期償付。

彭博報導上述消息後,華融旗下債券價格從歷史低位明顯回升,但部分美元債周五再度走弱。至北京時間周五15:37,華融2026年到期、票息4.625%的美元債利差較上日尾盤490個基點左右的位置進一步走闊約40個基點,遠超上月不足200個基點的水平;子公司華融證券境內公司債「20華融G1」的收盤價較昨日攀升近4元至88.7元,盤中一度回到90元。

Orient Capital Research在香港的董事總經理Andrew Collier表示,華融要火速處置資產顯示,過往那些糟糕的交易已經讓它近乎窒息。他並指出,比起資產出售,債務重組對公司而言是更為難堪的選項。

作為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一,華融擁有處置中國龐大規模的金融不良資產的稀缺牌照。不過,這些業務需要長期、大量占用資金,因此持續穩定的融資能力是AMC模式的基石,滾動接續債券融資是其中重要一環。

廣告

華融前任董事長賴小民腐敗案件觸目驚心,市場對華融的財務狀況已有顧慮,遲發業績及重組傳聞更加劇了這種擔憂,並引發債券市場拋盤。華融上述回歸核心主業的方案能否順利獲批並付諸實施,以及公司能否早日公佈經審計師認可的財務報表,對恢復市場信心至關重要。

龐然大物

中國華融是上世紀末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四大AMC之一,目前仍由中國財政部直接控股。

二十多年來,華融已從最初主要負責收購和處置大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發展成集各類金融牌照於一身的龐然大物,在收購壞賬同時也從事包括向房地產企業「輸血」在內的融資業務。

華融2020年中期報告顯示,公司總資產已突破1.7萬億元,居四大AMC之首;負債總額逾1.5萬億元,其中借款餘額超過七千億元人民幣。彭博匯總數據顯示,中國華融及子公司在境內外市場債券存續規模折合約420億美元。

業務激進擴展,加之2018年中國經濟進入下行周期及賴小民案件帶來衝擊,華融清理風險、回歸主業面臨著巨大挑戰。據中紀委披露,華融列入清理的19家非金子公司中,已有2家清算注銷、7家進入退出程序,同時還自行清理100多家附屬機構。

財報顯示,華融2020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再度下降92%,至僅2億元;同期中國信達實現淨利潤63億元。

債市關切

中國信用違約規模已經連續數年每年都在千億元以上。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與政府有關主體的違約及信用風險事件顯著增多,令地方國企的光環黯然失色,同時也讓投資人理解打破剛兌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彭博數據顯示,華融在2022年底之前面臨到期的境內外債券規模折合170億美元左右。在其全部未償還的債券裡,約一半是美元債,其中大多數是不具備華融母公司硬擔保的維好協議債券。

華融旗下債券在二級被拋售,將使其未來的再融資難度顯著上升。一旦華融出現債務逾期,將是近年首個出現實質信用風險的大型央企。中央政府如何應對處置,對其他幾大AMC乃至中國國有機構的境內外融資影響深遠。

信用研究機構CreditSights此前的報告稱,鑒於華融扎實的政府股東背景,預計在任何時候,國有部門的支持都將及時且積極。

惠譽評級去年6月確認中國華融長期本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時也指出,政府對華融有「很強」的國有股權和控制水平,違約事件將對政府可信度以及其他政府相關主體融資的可得性造成重大影響。惠譽近期未對上述評級進行調整,並對彭博郵件問詢不予置評。

「大而不能倒,在中國似乎早就是過氣信仰了,」私募基金高熵資本董事長鄧浩則更為謹慎。他指出,對於像華融這樣體量巨大且龐雜的主體,僅憑財政部持股比例大就認為違約風險不大,這個邏輯有點危險,之前如銀行這種關係到儲戶和金融市場的主體,都操刀破產重整來解決問題,「把問題、風險想簡單了,這是最大的風險來源。」

官方媒體中新社前不久引述銀保監會稱,中國將堅決懲治重大金融風險背後的腐敗問題;破壞監管秩序、市場秩序,造成國有金融資產重大損失甚至誘發風險事件的,一律嚴懲不貸。

(更新第四段中的債券價格並新增第五段中的評論)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