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828.93
    +317.24 (+1.92%)
     
  • 國指

    5,954.62
    +123.36 (+2.12%)
     
  • 上證綜指

    3,021.98
    -22.62 (-0.74%)
     
  • 道指

    38,239.98
    +253.58 (+0.67%)
     
  • 標普 500

    5,010.60
    +43.37 (+0.87%)
     
  • 納指

    15,451.31
    +169.30 (+1.11%)
     
  • Vix指數

    16.58
    -0.36 (-2.13%)
     
  • 富時100

    8,070.45
    +46.58 (+0.58%)
     
  • 紐約期油

    81.57
    -0.33 (-0.40%)
     
  • 金價

    2,314.20
    -32.20 (-1.37%)
     
  • 美元

    7.8355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43
    +0.0005 (+0.05%)
     
  • 日圓

    0.0504
    +0.0000 (+0.04%)
     
  • 歐元

    8.3587
    +0.0127 (+0.15%)
     
  • Bitcoin

    66,161.02
    +165.29 (+0.25%)
     
  • CMC Crypto 200

    1,422.50
    +7.74 (+0.55%)
     

人民幣中間價大幅偏強且官方收盤價突然走升 或為又一阻貶信號

【彭博】--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第五個交易日強於市場預期,且偏強幅度為有數據以來第二大,釋放出中國央行對匯率強烈的維穩信號。

周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6.8802元強於市場預期249點,為2019年8月以來最大偏強幅度。彭博在中間價發布前對15位機構人士進行調查,預測均值為6.9051元。中間價發布後離岸人民幣變動不大,不過在岸人民幣開盤後境內外人民幣雙雙轉跌,目前均在6.91一線交投。

在岸人民幣於16點前後隨美元指數下滑而快速走強,16:30收盤價收於6.8980元,大幅強於日內在6.91-6.92元一線的成交水平。四位交易員稱, 日內客盤購匯偏多,使得人民幣日內走勢偏弱,而少數中資大行於日內提供了美元賣盤流動性;臨近16:30收盤時,看到至少一家中資國有大行大量逆市賣出美元,一舉推動成交價升至6.90元強方。上述交易員不願具名接受採訪,因未被授權公開評論市場。

根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形成機制,報價行根據每日16:30人民幣兌美元官方收盤價,綜合考慮夜盤時段一籃子貨幣的變動來對第二天的中間價進行報價。周二官方收盤價明顯強於日內成交水平,且與今日中間價相距不遠,意味著如果隔夜美元變動不大,周三的人民幣中間價變動幅度也將有限。上周來部分報價行開始考慮類似於逆周期因子的基本面因素。

「(中間價繼續大幅偏強)意味著中國央行堅守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策略,並且在中共二十大之前穩定市場情緒。」豐業銀行策略師高奇在採訪中指出,7元目前已成為重要關口,預計近期離岸人民幣將在6.85-6.95之間交投。

廣告

上周以來人民幣持續下跌源自美元強勢和中國經濟基本面趨弱的利空疊加。上周五聯儲會主席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年會上暗示聯儲會可能會繼續加息並讓利率在高位保持一段時間,不過周一市場逐漸消化了聯儲會緊縮預期,美元指數回到109弱方,並在亞洲盤初繼續偏弱整理。

人民幣中間價連續多日偏強顯示出近期人民幣的快速走弱已經引起中國央行的警惕,如果匯率繼續超調,不排除出台更多的調控措施。

「中國央行對外匯市場投機行為更加謹慎,」渣打銀行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潔在採訪中表示,中間價和口頭干預將是目前的主要維穩工具,也需要關注離岸央票的發行情況。

資金流出擔憂

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中國央行之所以釋放強烈阻貶信號,而不是讓人民幣跟隨強美元隨行就市,主要是擔心資金流出加劇。今年2月以來由於中美利差收窄並倒掛,境外機構已經連續6個月減持中國債券;而在中美貨幣政策將繼續分化的情況下,資金流出可能繼續,甚至被匯率貶值所激化。

澳新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在採訪中表示,如果聯儲會今年升息至4%,投資組合資金今年將可能錄得淨流出,甚至可能抵消貨物貿易的淨流入;其中債券資金的流出規模會比較大。

(更新市況,新增第三段交易員評論、第四段中間價背景)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