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1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2,622.07
    -1,526.67 (-2.38%)
     
  • CMC Crypto 200

    1,314.30
    -82.23 (-5.90%)
     

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是否值得投資?

在全球化的年代,很多企業都會「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以增加盈利增長點。但正如足球射門不等於必入,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也並非必然成功。那麼,散戶投資者又能如何洞燭先機?

  1. 了解企業踏足海外的 How Long & Why

企業跨足海外市場的時間長度往往跟其開拓新市場的決心成正比,因為這個過程通常都要先犧牲短期的盈利,同時亦需要大量的資源。在企業剛開始拓展海外時亦難以作更多分析,因為我們還須觀察企業在海外的營銷策略,這對踏足陌生市場尤其重要,一來品牌認知及觀感要重新塑造,二來要企業須讓當地顧客從現有產品轉而購買該企業的產品。

而理解企業「為何」要跨足該市場,首先當然要理解包括了哪些國家。因為每個地區的顧客特質、品味、文化、需求皆有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歐洲絕不能被視為單一市場,每個歐洲國家都有其獨特的客戶群,不能一概而論。

  1. 品牌及商品有否因地制宜?

如上述,每個地區的顧客都不同,企業若單純地複製國內營運模式很有可能於海外觸礁,例如 Walmart 跨足德、韓市場時,就完全照板煮碗,最終在 2006年不堪虧損而退場。

相反,Urban Outfitters 進軍歐洲市場時,先在倫敦設立以迎合當地設計的商店。這做法雖然導致經營成本大增,但亦令企業成功拓展整個歐洲。現時 Urban Outfitters 的歐洲業務收入已佔整體比重一成以上,毛利亦接近美國本土水平。

但亦有些商品不受設列規限,例如微軟的 Windows 、Apple 的電子產品及波音的客機。

廣告
  1. 有特定經理人?

由於客戶的不同,營運及管理方式亦會迥然相異。當區域經理人要同時兼顧已開發市場及新興市場,往往就是拓展危機的警號。相反例子就如雀巢,集團的整個發展歷程通常都指派特定經理人負責新市場,其新興市場的銷售業績亦基本上每年高增長,2018年整體銷貨中,若四成都是來自新興市場。

  1. 營收成長能轉化為獲利成長?

這方面的資訊通常翻看企業年報就能獲得。但各企業公布的資料詳盡情度卻各有不同,若年報缺乏了某地理區域的營業收益,就有可能是該市場沒有創造預期業務收益的警號了。當然這並非絕對,但作為散戶投資者最憂慮的就是企業有不為人知的劣勢,所以為求「安全第一」,筆者還是建議選擇公布資料較詳盡的企業為妙。

  1. 海外業務的風險

  • 國家風險

一般來說,營收佔比超過 10%的海外市場,投資者都應盡可能理解當地法規。就拿大家都熟知的中國為例,中國是眾所周知的「政策市」,市場前景往往就因國家政策而一晚翻天。例如中央為了提升國產車的市佔率,讓外國企業福斯汽車和通用汽車都業務處處碰壁。

  • 外匯風險

要說這個風險,近日人民幣兌美金的七算關口就是最就手的例子。大多數中小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企業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贏得市場,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率普遍低於3%,加上競爭激烈,國外客戶對價格相對敏感,所以人民幣快速升值會令中小企業出口經營難以為繼。而相關的避險手段是預先鎖定匯價,財務報表的註腳普遍有這方面的說明。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