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將在 38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373.03
    -238.84 (-1.36%)
     
  • 國指

    5,990.56
    -79.28 (-1.31%)
     
  • 上證綜指

    3,110.48
    +3.16 (+0.10%)
     
  • 道指

    33,666.34
    +116.04 (+0.35%)
     
  • 標普 500

    4,299.70
    +25.19 (+0.59%)
     
  • 納指

    13,201.28
    +108.43 (+0.83%)
     
  • Vix指數

    17.34
    -0.88 (-4.83%)
     
  • 富時100

    7,601.85
    +8.63 (+0.11%)
     
  • 紐約期油

    91.62
    -0.09 (-0.10%)
     
  • 金價

    1,883.00
    +4.40 (+0.23%)
     
  • 美元

    7.829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320
    0.0000 (0.00%)
     
  • 日圓

    0.0522
    -0.0000 (-0.08%)
     
  • 歐元

    8.2668
    -0.0046 (-0.06%)
     
  • Bitcoin

    27,003.86
    +582.70 (+2.21%)
     
  • CMC Crypto 200

    579.45
    +14.66 (+2.60%)
     

伯南克和前IMF經濟學家Blanchard:聯儲會需要為過熱的勞動力市場降溫

【彭博】— 前聯儲會主席伯南克和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 Blanchard稱,聯儲會需要為過熱的勞動力市場降溫以遏制通膨,但目前尚不清楚失業率必須上升到何種程度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他們在一份將於布魯金斯學會發表的學術論文中寫道,雖然商品價格急劇上漲是過去兩年半通膨率飆升的主要推動力,但「非常吃緊」的就業市場所形成的影響也在與日俱增,並可能更加持久。

「因此,控制通膨最終需要在勞動力需求和勞動力供應之間實現更好的平衡,」兩位經濟學家表示。

美國4月份失業率從3月份的3.5%降至數十年低點3.4%,非農就業人數增幅從16.5萬上升至25.3萬。與此同時,通膨率是聯儲會2%目標的兩倍多。

在為布魯金斯學會撰寫的另一篇論文中,前聯儲會副主席Donald Kohn和布朗大學教授Gauti Eggertsson認為,聯儲會在2020年採用靈活的平均通膨目標以及前瞻性指引,使得聯儲會對隨後出現的價格壓力的反應出現延遲。

他們寫道,延遲「可能導致了通膨激增,並迫使貨幣政策更突然地收緊,這可能導致了金融不穩定並使得外界對央行的信心減弱」。

在2020年框架下,央行將重點從試圖將通膨控制在2%轉為實際助推通膨,明確的目標是讓通膨略高於這個步伐一段時間,以對多年來一直低於這一水平的通膨做出彌補。

伯南克和Blanchard在論文中關於通膨演變的觀點與聯儲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上周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

在5月19日與伯南克共同露面的一個場合中,鮑威爾淡化了就業市場在2021年通膨飆升中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我認為勞動力市場疲軟可能是未來通膨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因素,」鮑威爾說。

就像以前一樣,鮑威爾把通貨膨脹的持久性歸結為一攬子服務 —— 從醫療健保、教育到理發和酒店 —— 這些服務行業的勞動力成本在企業經營成本中所占比例都很高。

鮑威爾在會議上明確表示,他傾向於下個月暫停加息,稱聯儲會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收緊了信貸,因此現在有條件來觀察一下經濟的變化情況。

這位聯儲會主席此前曾表示,希望通過就業空缺的減少,而不是失業率的大幅上升,來更好地平衡勞動力市場。

勞工部數據顯示,3月份職位空缺降至959萬,2月份和2022年3月份分別為997萬和1203萬。

「鑒於勞動力市場疲軟仍低於可持續水平,通膨預期又溫和上升,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聯儲會無法避免在使通膨回到目標水平的同時不讓經濟放緩,」伯南克和Blanchard在論文中寫道。

「不過,經濟放緩的程度將取決於勞動力市場某些結構性特徵的演變,特別是勞動力與就業匹配過程的效率,」他們補充說。

伯南克和Kohn目前是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Blanchard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

原文標題Fed Needs to Loosen Tight Job Market, Bernanke and Blanchard Say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