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人點解來港爆買保單?
隨着中港兩地已於年初通關,根據保監會最新的資料顯示,第一季香港保費總額達1,472億港元,中國訪客購買個人人壽商品的規模增加27倍,主要是釋放了壓抑多時的跨境保險業務需求,本文便會拆解內地人來港投保的主要原因和兩地保險產品的不同。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內銀下調存款利率
根據《財聯社》於6月7日發佈的內容,自6月8日起,多家國有銀行將會調整人民幣存款利率,分別下調活期和定期回報,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45%和2.5%。
因應內地定存回報減少,不少內地投資者考慮配置香港儲蓄類別保險產品,主要被較高的預期回報所吸引,參考現時在市面上的儲蓄類型保險產品,主要以低保底利率和高預期回報為吸引投資者,其預期回報可達6%以上,如果以保費融資的方式作儲蓄,預期回報甚至可高達8%至10%。
以資產安全為本
內地投資者在內地投保或投資,主要以人民幣結算和計價,而且儲蓄類型的保險產品選擇不如香港保險公司。
現時香港各大保號的儲蓄型保險產品,已經提供不同貨幣作為計價,以友邦保險(1299.HK)的盈御多元貨幣計劃為例,提供九種貨幣作選擇,投保人既可以賺取儲蓄產品帶來的預期回報外,亦可以賺取匯價的回報。類以產品宏利(0945.HK)及其他保險公司也有在售,成為今年以來熱賣險種。
在內地投資者角度而言,增加一些以外幣計價的投資產品,可以減低匯價帶來的風險,減少人民幣匯價升跌帶來的影響,亦可以達到分散投資的好處。同時,他日退保的時候,投資者可以以各種貨幣作為退保價值,為資產增加更多的便利性。
危疾產品提供紅利
不少內地客戶在通關後都會在港購買危疾保險,對比內地的重疾保險,香港危疾保險除了保障範圍較廣和提供多次賠償外,現時香港部份的危疾產品具有儲蓄功能,首10年亦有額外的賠償,因此如果不幸索賠時可提供額外的紅利。相反,內地重疾保險產品,普遍並沒有提供額外的紅利,而且危疾產品並沒有地域性限制,因此吸引不少內地人往香港購買危疾類別的保險產品。
住院保險提供全球保障
不少內地客戶亦會在香港購買醫療保險,因為香港的醫療保險可以提供全球的醫療保障選擇,對比內地醫療保險只局限於內地提供更多的優勢。同時,香港的醫療水平較國內為好,亦有較完善的醫療體系,因此不少內地在購買醫療保險後,起碼為自己提供一個來港求醫的機會。
總結而言,內地人來港主要買儲蓄、危疾及住院三類保險,背後都有分散資產共通點。在退保或理賠時,資金可保留在香港,惟若想轉回至內地需要受匯款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