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3 小時 55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476.80
    +51.84 (+0.28%)
     
  • 國指

    6,555.06
    +12.59 (+0.19%)
     
  • 上證綜指

    3,048.79
    -16.61 (-0.54%)
     
  • 道指

    38,886.17
    +78.84 (+0.20%)
     
  • 標普 500

    5,352.96
    -1.07 (-0.02%)
     
  • 納指

    17,173.12
    -14.78 (-0.09%)
     
  • Vix指數

    12.58
    -0.05 (-0.40%)
     
  • 富時100

    8,285.34
    +38.39 (+0.47%)
     
  • 紐約期油

    75.67
    +1.60 (+2.16%)
     
  • 金價

    2,395.20
    +19.70 (+0.83%)
     
  • 美元

    7.8094
    -0.0017 (-0.02%)
     
  • 人民幣

    0.9272
    -0.0002 (-0.02%)
     
  • 日圓

    0.0499
    +0.0001 (+0.28%)
     
  • 歐元

    8.5036
    +0.0134 (+0.16%)
     
  • Bitcoin

    70,757.66
    -285.54 (-0.40%)
     
  • CMC Crypto 200

    1,510.59
    -14.21 (-0.93%)
     

全球晶片戰正酣 美歐等國已向半導體領域劃撥810億美元補貼

【彭博】-- 與中國角逐晶片主導地位的全球對決持續升級,美國和歐盟為主的大型經濟體已有近810億美元投向下一代半導體。

這是全球多地政府向英特爾和台積電等公司劃撥近3,800億美元專項資金中的第一批資金,這些資金用於提高更強大微處理器的產量。這將美國力主在尖端技術方面與中國的競爭推到了一個關鍵轉折點,將會塑造全球經濟的未來。

「毫無疑問,我們在與中國的科技競爭方面已經破釜沈舟,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RAND Corp.高級中國和戰略技術顧問Jimmy Goodrich表示。「雙方都基本上已將此作為各自最高國家戰略目標之一。」

起初圍繞中國在關鍵電子產品領域快速發展的擔憂在疫情期間演變成全面的惶恐不安,因為當時的晶片短缺凸顯出這些微型設備對經濟安全的重要性。從美國科技製造業的重振、到人工智能優勢關乎台海和平平衡的論調,現在所有都處於利害攸關的狀態。

美國及其盟友的晶片支出對中國數十年來的產業政策來說是個新挑戰,儘管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如何。大批資金的投入令美中貿易戰中的多條戰線得以鞏固,其中包括日本和中東等地。與此同時,也給英特爾帶來了關鍵「補給」,該公司一度是全球晶片製造領域的領頭羊,但近年來卻落後於輝達和台積電等競爭對手。

美國的投資計畫已經到了緊要關頭,美國上月公佈向最大的美國電腦記憶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撥款61億美元。這是對美國先進晶片製造商的最後一筆規模數十億美元的撥款,美國對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等公司承諾的資金接近330億美元。

廣告

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的《2022晶片與科學法案》打開了資金支持的閥門,該法案承諾向晶片製造商提供總計390億美元的撥款,另外還有價值750億美元的貸款和擔保,以及最高25%的稅收抵免。這是拜登為尋求11月大選連任而爭取選民所作努力的核心部分,該計畫擬重振國內半導體生產 —— 特別是尖端晶片生產 —— 並帶來大量新工廠就業機會。

美國這些投資尋求的不僅僅是制衡中國,因為中國在先進半導體技術方面目前仍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相當於幾代的水平,美國還希望尋求的是縮小與台灣和韓國數十年來政府引導激勵措施而形成的差距,這類措施使得它們已成為晶片產業的核心之地。

類似的支出熱潮也加劇了美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盟國之間的競爭,隨著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相關設備需求的成長,各經濟體都想分得一杯羹。

「技術正在快速發展,」負責政府半導體事務的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上個月在華盛頓的一個會議上表示。「我們的敵人和競爭對手,他們的行動並不緩慢。他們行動得很快,所以我們也必須快速行動。」

全球投資計畫

在大西洋彼岸,歐盟也制定了自己的463億美元計畫,來擴大當地製造業產能。歐盟委員會估計,該行業的公共和私人投資總額將超過1,080億美元,主要用於支持大型製造基地。

歐洲最大的兩個項目在德國:一個是英特爾計畫在馬格德堡建設的價值約360億美元的晶圓廠,其獲得近110億美元補貼;另一個是價值約110億美元的台積電合資企業,其中一半將來自政府資金。此外,歐盟委員會還沒有最終批准向這兩家公司提供的國家支持資金,專家提醒稱歐盟的投資將不足以實現到2030年生產全球20%半導體的目標。

其他歐洲國家難以為大型項目提供資金或吸引企業。西班牙在2022年宣布將向半導體領域投資近130億美元,但由於該國缺乏半導體生態系統,其只向少數公司劃撥了少量資金。

新興經濟體也在尋求加入這場晶片角逐戰。印度2月批准了由規模100億美元政府基金支持的投資,其中包括塔塔集團競標建設該國第一家大型晶片生產廠的計畫。在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正著眼於今年進行一項「相當大的投資」,以拉開該國進軍半導體行業的大門,不過具體情況尚未說明。

在日本,經濟產業省已為自2021年6月啟動以來的晶片計畫籌措了約253億美元。其中167億美元已分配給項目,包括位於熊本南部的兩家台積電工廠,和位於北海道的另一家工廠 —— 這家工廠的本土合資方Rapidus Corp.的目標是在2027年大規模生產2奈米邏輯晶片。

首相岸田文雄力爭總投資達到642億美元,其中包括來自私營部門的資金,擬到2030年將國產晶片的銷售額增加兩倍至約963億美元。

相比之下,首爾則避免像華盛頓和東京那樣採取直接融資和補貼的方式,其更願意為財力雄厚的財閥提供指引。在半導體方面,韓國政府在估計2,460億美元的支出中發揮著支持性作用,這個支出規模是從電動汽車到機器人等本土技術更廣泛發展願景的一部分。韓國財政部周日表示,將很快公佈一項73億美元的晶片計畫,這將會帶來進一步提振。

有一個潛在的危險蓋過了全球多地政府支持激增的影響:那就是晶片供應過剩。

Bernstein分析師Sara Russo表示,所有這些由政府投資驅動而非市場投資拉動的製造業投資,最終可能導致產能過剩。不過,計畫中的新產能投產需要時間,時間跨度料將會降低這種風險。

原文標題Global Chips Battle Intensifies With $81 Billion Subsidy Surge

--聯合報導 Mayumi Negishi、Debby Wu、Dong Cao、Yoolim Lee.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