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5.92
    +268.79 (+1.48%)
     
  • 國指

    6,547.29
    +110.20 (+1.71%)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0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675.68
    +450.02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7 (+1.99%)
     
  • 日圓

    0.0508
    +0.0002 (+0.45%)
     
  • 歐元

    8.3999
    +0.0220 (+0.26%)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7.99
    -0.96 (-1.22%)
     
  • 金價

    2,310.10
    +0.50 (+0.02%)
     
  • Bitcoin

    63,371.88
    +631.93 (+1.01%)
     
  • CMC Crypto 200

    1,315.04
    +38.06 (+2.98%)
     

全球高风险主权债券迎高光时刻 往传统政策回归吸引华尔街投资者

【彭博】-- 在华尔街投资者寻求从出现向市场友好型政策转向早期迹象的国家获得高收益之际,全球风险最高的主权债券一时风头无两。

从萨尔瓦多到尼日利亚再到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垃圾级美元政府债券本月表现超群,基金经理纷纷进行高风险押注以博取超额回报。现在的问题是,随着主要央行重申降通胀承诺,传统政策是否还能继续吸引资本。

“这些资产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Ninety One UK Ltd.投资组合经理Thys Louw提到高收益主权债时说。“但下一波涨势可能会更加艰难,因为风险资产如何应对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紧仍存在不确定性。”

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减弱、主要决策者把利率维持在高位,发展中市场资产未能上演分析师预测的2023年耀眼涨势。与此同时,新兴政府违约数量升至创纪录水平,导致主权债务重组进程疯狂加快。

这就是本月高风险债券表现出众的原因。6月迄今,新兴市场高收益债券的回报率接近3%,其中CCC评级国家的债券涨幅最大。而投资级国家的债券本月变化不大。

富国银行驻纽约策略师Brendan McKenna称,转向更传统和市场友好型的政策,推动土耳其、尼日利亚等国主权债近期取得优异表现。“这种趋势在新兴市场可能会持续下去。”

尼日利亚总统Bola Tinubu采取一系列大胆的财政行动,改革汇率制度并取消几十年来耗资巨大的燃油补贴后,该国主权债券飙升。

土耳其债券同样上涨,总统埃尔多安赢得连任后委任两位前华尔街银行家来管理财政,引发市场对该国将采取更传统政策的乐观情绪。

廣告

就连多次违约的阿根廷,其美元债也在6月走高,投资者正在为该国即将举行的总统大选做准备。在通胀率超过100%、政府资金枯竭的背景下,现总统费尔南德斯已经排除了竞选连任的可能性,这为一届可能采取市场友好型政策的新政府上台打开了大门。

与此同时,随着主要央行维持鹰派立场,华尔街有关如何交易高风险新兴市场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均暗示需要进一步加息以平抑通胀,重燃对全球经济风险的担忧。

在Ninety One的Louw看来,新兴市场高收益资产的投资者可能会寻找能避免严重、痛苦衰退的证据。

推荐阅读:不知通胀和经济谁先倒下 投资者闻加息色变

国际金融研究所的经济学家Robin Brooks和Jonathan Fortun表示,美国和全球经济仍有可能软着陆,这将吸引投资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

比如,Santander US Capital Markets LLC负责拉丁美洲固定收益策略的董事总经理Siobhan Morden指出,萨尔瓦多就受益于过去几周外部风险情绪的整体转变。

原文标题An Unexpected Recovery Sweeps World’s Riskiest Sovereign Bonds

--联合报道 Netty Idayu Ismail.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