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6 小時 13 分鐘
  • 恒指

    17,814.89
    +51.86 (+0.29%)
     
  • 國指

    6,281.64
    +7.89 (+0.13%)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209
    -0.0014 (-0.02%)
     
  • 人民幣

    0.9252
    +0.0003 (+0.03%)
     
  • 道指

    37,903.29
    +87.37 (+0.23%)
     
  • 標普 500

    5,018.39
    -17.30 (-0.34%)
     
  • 納指

    15,605.48
    -52.34 (-0.33%)
     
  • 日圓

    0.0498
    -0.0003 (-0.66%)
     
  • 歐元

    8.3792
    +0.0007 (+0.01%)
     
  • 英鎊

    9.797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79.18
    +0.18 (+0.23%)
     
  • 金價

    2,332.30
    +21.30 (+0.92%)
     
  • Bitcoin

    57,148.71
    -2,912.41 (-4.85%)
     
  • CMC Crypto 200

    1,252.27
    -86.79 (-6.49%)
     

公院將檢討收費 點買醫保去對冲風險?

香港政府面對嚴重財赤,所以需要開源節流,除了一般行政及場地收費有機會上升外,公營醫療收費都有機會上調。
香港政府面對嚴重財赤,所以需要開源節流,除了一般行政及場地收費有機會上升外,公營醫療收費都有機會上調。 (REUTERS / Reuters)

香港政府面對嚴重財赤,所以需要開源節流,除了一般行政及場地收費有機會上升外,公營醫療收費都有機會上調,在醫保方面小市民可點做去對冲風險?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急症室等收費料增

政府「缺水」要在不同地方搵錢,公院收費很大機會未來會作出調整,而且範圍不僅急症室,連門診、專科門診和住院收費均在檢視之列。至於急症室收費可能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危急程度而調整,可加可減。雖然急症室收費自2017年由100元加至180元後,近7年未曾調整過費用,但擔心「加開有條路」,甚至有聲音指,已移居或移民到海外的港人,若回流用香港醫療都需要分擔更多支出,所以在製定個人醫療保險方案時,就需要作出更長遠考慮。

政府「缺水」要在不同地方搵錢,公院收費很大機會未來會作出調整,而且範圍不僅急症室,連門診、專科門診和住院收費均在檢視之列。
政府「缺水」要在不同地方搵錢,公院收費很大機會未來會作出調整,而且範圍不僅急症室,連門診、專科門診和住院收費均在檢視之列。 (ISAAC LAWRENCE via Getty Images)

醫療保障必不可少

醫療福利好是香港一大優勢,即使對於很多移民來港的人都是吸引賣點之一,因為萬一患上頑疾未必是普通醫療保險可以提供充份足額保障。而從現時大趨勢看,香港醫療體系在收費方面很可能迎來一次大檢討,直接點講即是會加價,只是機制如何需等時間揭盅。惟既然已知大方向,就明白有一份醫保的重要性,因為可以讓受保人有更多選擇。

實際上,目前公院很多專科排隊時間都是以年計,如果可以短時間內就有得見醫生,很可能病情已達到一定嚴重程度。改制後收費及輪候機制會點變化未知,但有自己醫保可以於必要時轉向私家醫院看病,免去長時間等候。再者,今次檢討很可能會將被認為非必要支出加價,日後於公院接受治療可能需要付的錢會更多。舉例來說,在公院做心臟通波仔手術,病人是需要付支架等費用,日後檢討後,手術相關等費用或上調,如果無醫保的話,自己就需要從儲蓄中提取更多錢去找數。因此,即使打算有病都只會看公院,其實都需要有醫保跟身。

受保人如果財務上具能力最好接受,否則長期撇除了通脹影響,保障有機會與實際情況脫節。
受保人如果財務上具能力最好接受,否則長期撇除了通脹影響,保障有機會與實際情況脫節。 (the_burtons via Getty Images)

需考慮醫療通脹

一般醫保保費會隨受保人的年齡上升,亦有個別提供水平式收費。另外,在保障金額上亦會有隨通脹增加的調整,受保人如果財務上具能力最好接受,否則長期撇除了通脹影響,保障有機會與實際情況脫節。公院收費上調亦是醫療通脹存在的最佳證明,即使有政府做後盾也不可能一直不加價。

廣告

因此,以往無買個人醫保或只依賴公司團體醫保,應要買一份大房的自願醫保去對冲未來醫療支出增加及醫療通脹風險。最好附加額外醫療保障或附加醫療保障(Supplementary Major Medical,SMM),即是當指定醫療開支超出基本賠償上限時,SMM將賠償餘下費用。這樣會有較好的基礎保障。

最後,假如受保人年輕,可考慮做「醫療融資計劃」,即買「儲蓄+醫保」兩份單,日後用儲蓄單的回報去交醫療保險保費。不過,亦要提醒,儲蓄計劃多數有非保證回報,所以也不能完全放下心,以為一定可以完全靠其交醫保費用,需要定期檢討戶口狀況再作出相應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