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5.92
    +268.79 (+1.48%)
     
  • 國指

    6,547.29
    +110.20 (+1.71%)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0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675.68
    +450.02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7 (+1.99%)
     
  • 日圓

    0.0508
    +0.0002 (+0.45%)
     
  • 歐元

    8.3999
    +0.0220 (+0.26%)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7.99
    -0.96 (-1.22%)
     
  • 金價

    2,310.10
    +0.50 (+0.02%)
     
  • Bitcoin

    64,439.61
    +840.07 (+1.32%)
     
  • CMC Crypto 200

    1,335.57
    +58.59 (+4.58%)
     

一周市場回顧:耶倫訪華;美薪資數據支持加息;螞蟻騰訊領百億罰單

【彭博】-- 中美科技領域戰略競爭加劇之際,美國財長耶倫在為期四天的訪華之行中與中國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等人先後舉行了總計約10小時的會談。耶倫稱讚會談是「直接的、實質性和富有成效的」,美中關係迎來「更堅實基礎」。她在離京前稱潘功勝為中國央行代理行長,解開了有關下任行長人選的懸念。

中國監管當局對螞蟻集團、騰訊開出總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罰單,但市場反應積極,投資者認為處罰措施落地意味著科技業將從此卸下緊箍咒。螞蟻集團擬回購多達7.6%的股份,阿里巴巴稱正在考慮是否參與回購。中國證監會降低股票基金費率,以提振市場。中國還將自9月起實施私募投資基金監管條例,強化風險管控並支持科技創新。

聯儲會會議紀要暗示本月將會加息,ADP就業、ISM服務業數據以及薪資升幅均超預期,更是增強了市場對於聯儲會本月重啟加息的信心。不過,鑒於6月份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創下2020年底以來最低等負面信號,聯儲會內部的鷹鴿之爭可能愈演愈烈。經濟景象並非完全樂觀,6月製造業活動連續八個月萎縮,財長耶倫稱現在排除經濟衰退風險為時尚早。

亞洲製造業活動也大多低迷,財新PMI顯示6月中國製造業擴張速度放緩。中資房企債務危機再現波折,具有國資背景的遠洋集團引發流動性擔憂,境內外債券周三大跌;據悉該公司在與兩大股東研究整體風險化解方案。世茂集團一個18億美元項目未能在司法拍賣中找到買家,也凸顯地產行業困境依舊。面對經濟壓力,總理李強要求抓緊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經濟復甦。

廣告

熱門圖表

中國A股跑輸日本股市的幅度創2008年以來最大

全球匯市

中國大型商業銀行據悉進一步下調企業大額美元存款利率上限

多家中資大行據悉7月起已聯手進一步下調大型企業的美元存款利率上限,成為規範高息攬儲現象的最新舉措。

中國外匯監管機構的境外基金規模估計超過1.5萬億美元

中國的外匯監管機構管理的海外投資基金規模至少達到1.5萬億美元,規模約為中國主權財富基金所持海外資產的三倍。

「日圓先生」榊原英資:美日貨幣政策分化料推動日圓跌破160水平

榊原英資認為,在日本與美國貨幣政策日益分化之際,日圓可能跌破去年觸及的逾30年低點。

股市回顧

中國A股勢將迎來創紀錄的退市潮 全面註冊制加速市場出清

今年中國A股退市數量勢創歷史新高,但這可能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截至7月7日,2023年已有23家A股公司摘牌,此外有20家公司已收到交易所的事前告知書,等待最後摘牌的通知。

中國官媒點名高盛研報誤讀中資銀行基本面 稱「不可取」

在高盛分析師建議賣出中資銀行股後,中國一家官媒罕見反駁其研報,這是官方試圖應對經濟放緩期間市場負面情緒的最新跡象。

  • 中國房產市場困局難破 胡錫進稱股市理應成為資金接下來的重要去向

曾因投資中國股票脫穎而出 如今這支亞洲基金移情日本

投資於中國股票曾幫助一位亞洲基金經理在五年內跑贏了99%的同行,但現在她變得不再那麼狂熱,而是將目光轉向鄰國日本。

  • 富達和Abrdn選出免受中國經濟放緩衝擊的行業 歐洲奢侈品公司榜上有名

全球債市

中國據悉要求銀行收緊投資自貿區債券 城投借道再融資路徑受阻

中國央行據悉要求銀行收緊對自貿區債券的投資,以加強管控這類債券的風險,此舉料影響部分借道自貿區融資的中國城投公司。

中國暗示將允許境外債券投資者開展回購交易

中國暗示,可能會放寬境外投資者取得一項重要融資工具的渠道,進而解決外資對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需求方面存在的一項關鍵障礙。

時隔兩月 中資房企據悉再度醞釀發行由中債增進擔保的債券

在沈寂了兩個月之後,國有機構中債信用增進擔保的房企債有望再次啟動發行。知情人士稱,新城控股、中駿集團已計畫在銀行間市場發行擔保債。

經濟強勁令「債券之年」憧憬落空 但多頭仍不言輸

一些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仍堅持它們看漲美債市場的觀點,儘管這類交易看起來風險越來越大。

全球央行

摩根大通預計英國央行或不得不加息至7% 並引發經濟硬著陸

摩根大通表示,英國央行有可能不得不將利率最高推至7%,進而引發經濟「硬著陸」來平抑通膨。

澳大利亞央行暫停加息 仍對未來進一步緊縮敞開大門

澳大利亞央行周二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以評估長達一年多的緊縮周期對經濟和通膨的影響,不過仍對未來進一步升息敞開大門。

六大銀行均預計加拿大央行本月會加息 因就業數據強勁成長

加拿大的六大商業銀行現在全都預計加拿大央行本月會加息。此前該國6月份新增就業人數達到預估值的3倍。

韓國通膨連續第五個月降溫 支持央行本月繼續維持利率不變

韓國6月份通膨率連續第五個月下降,這將支持韓國央行本月繼續維持利率不變。

公司消息

騰訊和螞蟻集團領百億罰單 科技業有望卸下緊箍咒

中國監管當局對螞蟻集團、騰訊控股這兩家科技巨頭處以總計超過10億美元罰款,科技行業近年來遭遇的監管整頓或將由此畫上句號。

  • 浙江省政府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共同發展AI和數字經濟

  • 螞蟻集團擬以比IPO低70%的估值回購股票 以留住人才

特斯拉攜手中國競爭對手簽署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 價格戰或終結

特斯拉和中國頂級汽車製造商共同承諾維護公平競爭,避免在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上出現「非正常價格」。這預示著今年衝擊了電動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可能終結。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刪除兩天前發布的承諾書中有關「價格」的條款

阿里巴巴據稱對優酷和土豆展開戰略評估 探索可能選項

知情人士透露,隨著阿里巴巴集團繼續深入推進架構重組計畫,該中國科技巨頭正在探索其視頻娛樂資產的可能選項。

大宗商品

美國計畫再購買600萬桶原油以補充戰略石油儲備

拜登政府周五宣布將額外購買600萬桶原油以補充戰略石油儲備。

ING就逾1.47億美元欠債起訴「中國做銅第一人」

ING Groep NV就逾1.47億美元的未償債務將有著「中國做銅第一人」之稱的邁科集團創始人何金碧告上了法庭。

中國煤炭進口量激增 國內煤企受到衝擊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建議適度控制煤炭進口規模和節奏,避免進口煤激增衝擊國內市場。

比亞迪加入拉美鋰礦開采熱潮 鎖定動力電池關鍵原料供應

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正在加入拉美鋰礦開采熱潮,以鎖定更多的動力電池關鍵原物料供應。

分析評論精選

中國針鋒相對限制關鍵金屬出口 不過也冒著適得其反的風險

中國決定對兩種重要金屬實施出口管制,顯示中國有一定的力量報復美國、日本和歐洲限制北京獲取先進技術的行動。但這也存在事與願違的風險。

  • 中國出手限制關鍵金屬出口 料傷及歐洲經濟綠色轉型之路

  • 升級對中國的晶片圍堵可能讓華盛頓付出代價

中國央行的領導層改組側重政策的連續性 而非重大變動

現任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獲任命為央行黨委書記,為行長更迭鋪路。分析人士認為,這位央行學者型老將獲提拔意味著決策層在經濟復甦乏力之際更注重政策的連續性,避免劇烈的變動。

股市裡面莫貪心 現在追漲太冒險

在下半年拉開序幕之際,許多已在股市中斬獲兩位數回報率的投資者齊聲提醒:別太貪心。在經濟形勢惡化的背景下,全球股市今年以來仍上漲了約13%,這促使一些世界頂級基金經理發出警告:從現在開始追漲是冒險之舉。

未來一周重要經濟數據及事件一覽

東協外長和中美俄等國官員在雅加達召開會議。美國總統拜登將出訪歐洲,計畫與英國首相蘇納克舉行會談,然後前往立陶宛參加7月11-12日舉行的北約峰會。泰國國會將召開聯席會議,選舉總理。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將在印度召開會議。

中國將公佈社融、通膨、貿易等重要數據。美國也將公佈CPI,可能顯示價格壓力繼續緩解,但或不足以阻止聯儲會進一步加息。聯儲會將發布褐皮書地區經濟調查。加拿大、紐西蘭和韓國央行將公佈利率決定。

華爾街銀行季報期拉開帷幕,富國銀行、摩根大通和花旗將公佈業績。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