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樂的神州夢仍然遙遠
香港快餐龍頭大家樂發盈喜,預告將迎來一份亮麗業績
重點:
大家樂預告2024財年盈利3.3億港元,較對上財年上升兩倍
大灣區業務表現理想,同店銷售增長強勁
劉智恒
香港經濟疲弱,自由行的旅客質及量均大不如前,港人又持續北上消費,本地飲食業叫苦連天,頻頻呼籲政府出手振興旅業。想不到在此困境下,本地快餐店龍頭一哥大家樂集團有限公司(0341.HK)卻在近日發出盈喜,展現出優秀企業穿越周期的能力。
大家樂的公告預示截至3月底止的2024財年股東應佔溢利約3.3億港元(3.06億元),2023財年為1.1億港元,那時更有政府的4,090萬港元疫情資助,足見集團去財年的復蘇力度強勁。盈喜發出後,兩天股價急升10%至8.93港元。
集團表示,香港兩地業務均取得理想成績,本地業務因加強品牌推廣及營銷活動而受惠,加上成本控制得宜及生產力提升,賦以數碼化與自動化,利潤率得到改善。
北上發展遇挫折
大家樂指出,中國內地業務的表現特別理想,同店銷售增長強勁、利潤率亦穩健,期內新開門店數量創新高,並已在大灣區建立穩固的基礎。
集團未具體透露內地增長情況,相信要待下月發布的業績才可深入了解。不過,中期業績已披露了一點蛛絲馬跡,上半財年內地業務收入增加13%至7.75億港元,當中華南區的快餐業務更增長21%至6.88億港元,同店銷售增幅達到11%。
毫無疑問,大家樂在香港的發展已達或接近飽和,要進一步拓展,北望神州是不二之選,業務能否再上一層樓,中國市場至為關鍵,畢竟香港市場只有區區七百萬人口。
中國市場雖大,飲食業卻是一片殺戮戰場,即使去年大家樂在內地發展有一定增長,亦未必代表未來可持續理想。早在三十年前,大家樂已踏足神州大地,92年在深圳開設首家分店,但那年代內地人生活水平不高,內地城市未必處處能負擔大家樂的消費,集團發展較緩慢。
到2003年時內地經濟日漸向上,大家樂加強力度出擊,陸續在北京、上海及天津開設分店。然而發展並不順利,2017更全線撤離華東,結束區內11家分店,專心在華南一帶發展。2019年又夥同8家內房企業,合作在開發商的項目發展飲食,豈料疫情爆發,加上房地產市場急轉直下,計劃又受挫。截至去年9月,大家樂在內地只有160家分店,三十年過去,分店不足兩百間,相對於麥當勞(MCD.US)的5,500多間及肯德基的逾萬家店鋪,顯得相形見拙。
港式快餐水土不服
香港快餐在內地的發展,很明顯有點水土不服,當年華東區要全線結業,一大原因是未能迎合當地人口味,菜式也不合當地人脾胃。內地人對重慶麻辣火煱、螺絲粉、酸辣粉及燒烤等重口味食品情有獨鍾,港式快餐卻偏淡口,未能刺激人們的味蕾。你看麥當勞也要有小龍蝦漢堡,必勝客要有榴槤薄餅,就知本土化的重要。
另外是香港文化的衰落,過去內地未全面發展,對香港的電影、電視及音樂趨之若鶩,對香港明星極度崇拜,連帶港式的飲食也受到一定追捧,茶餐廳及快餐店,只要標榜香港兩隻字,總能吸引內地人光顧。今天內地歌唱演藝事業遠遠拋離香港,年青一輩對港產文化嗤之以鼻,香港再沒有昔日光環。
香港食店亦沒有國內同業進取,內地食店裝修設計新穎突破,菜式創新多樣化,香港多年來說來說去好像就只有絲襪奶茶、菠蘿包及雲吞麵,今天內地年青人愛喝的茶飲及食品款式更多樣,港式飲品予人感覺是有點單調及趕不上時代。
近十年,內地食店深懂運用網上科技及社交平台,營銷力強大,幅蓋面無遠弗屆,香港飲食業在利用現代科技進行宣傳及營運方面,遠遠不如內地食店般發揮得淋漓盡致。
嚴控品質放棄加盟
在中國經營飲食或快餐業,很講求規模,一個品牌動輒開店數以千家,其中的方法是靠資本市場的助力,找私募基金投資,短期廣開分店及大打宣傳;另外就是通過加盟模式,鋪天蓋地開設分店,將品牌迅速壯大。
若了解大家樂,其作風一貫穩健,經常穩定派息,絕少在資本市場集資,又或為擴張而引入投資者。過去於內地多年也沒有急速開店,反之情況稍不對勁,馬上止蝕離場,盡可能持盈保泰,謀定而後動。
至於加盟模式,亦非大家樂的那杯茶,多年來都是以自營店為主。這亦不難理解,加盟模式可以短期快速擴展,但也容易引起許多管理上的問題,包括食物味道及質量如何保證,服務提供又是否到位等,並不容易控制。而且有別於麥當勞或肯德基,大家樂以中式快餐為主,其烹調較複雜,工序也較多,加盟模式是很難達到自營店水準。
今年3月初,集團明言要三年開店至280間,即增長接近一倍。對於大家樂的目標,我們或有保留,始終集團作風較謹慎,又鮮向外融資,亦不準備引入加盟模式,過去32年淨增加的分店只有160間,這次能否在三年內將店鋪量翻一番,實乃一大考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