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15.55
    -20.57 (-0.11%)
     
  • 國指

    6,368.10
    -5.38 (-0.08%)
     
  • 上證綜指

    3,030.25
    +14.36 (+0.48%)
     
  • 道指

    38,808.66
    +30.56 (+0.08%)
     
  • 標普 500

    5,475.73
    +2.50 (+0.05%)
     
  • 納指

    17,847.57
    -9.45 (-0.05%)
     
  • Vix指數

    12.62
    -0.13 (-1.02%)
     
  • 富時100

    8,182.85
    +40.70 (+0.50%)
     
  • 紐約期油

    80.55
    +0.22 (+0.27%)
     
  • 金價

    2,332.20
    +3.20 (+0.14%)
     
  • 美元

    7.8074
    -0.0027 (-0.03%)
     
  • 人民幣

    0.9288
    +0.0003 (+0.03%)
     
  • 日圓

    0.0492
    -0.0001 (-0.12%)
     
  • 歐元

    8.3801
    -0.0008 (-0.01%)
     
  • Bitcoin

    64,851.39
    -761.95 (-1.16%)
     
  • CMC Crypto 200

    1,350.74
    -38.66 (-2.79%)
     

如何重新激活內地客來港消費?|應懷基

港人北上消費成風,特首李家超形容是「輸出消費」,他似乎認為本地消費市道差,只是業界問題,強調「你諗吓我哋仲有七百多萬市民喺香港,點解你吸引唔到市民喺度消費呢?七百幾萬同二十幾萬,係97%同3%嘅比較」。以往龐大的消費額是單靠港人支撐的嗎?用數據說話比較好,大約十年前,2014年上半年內地旅客在港的購物消費額創下895億元的最高紀錄,但2023年的同期數據只有245億元,下跌逾7成。事實上,過去20年在「自由行」帶動下,內地客是撐起本港消費市道的主力,這點毋容置疑。

面對現實,現時內地客仍佔訪港旅客人次8成,如何重新激活內地客來港消費才是首要課題。首先必須指出,內地客來港旅遊模式改變,不代表他們不再購物消費,只是使錢的地方改變了。香港現時要與內地城市搶客,知己知彼,海南免稅購物政策的成功,或者可以給香港作為借鑑。

近十多年來,海南多次放寬內地居民免稅購物的限制,由免稅限額、免稅品種類到購物方法等都不斷改善,在部份層面更已超越香港,有關政策亦已成為海南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2018年海南島免稅額是3萬元人民幣,兩年後大幅調高至10萬元人民幣,帶動當地零售消費業急速發展,2018年至2021年短短幾年間﹐當地免稅店的銷售額飆升5倍,由101億元增至602億元,這種進取措施明顯分流了來港遊客的消費額,而且當中有兩年更是疫情肆虐時期。不難想像,如果同樣措施應用在香港,消費額爆升可期。

相比之下,香港方面則嚴重滯後,目前內地居民從香港入境內地的免稅額度,自1996年以來從未調整,仍只維持在5,000元,完全脫節。因此根據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調查,受訪的超過1,100名來自大灣區內地城市訪港旅客中,有15%預計未來三年會減少在港消費,而轉到海南或澳門購買奢侈品等。

廣告

要與其他城市競爭,特區政府最直接的做法是參考海南,要求中央將相關免稅額度由5,000元提升至10萬元,這起碼與競爭對手在同一起跑線上;同時提出增加更多「自由行」城市,並優化內地客過關報稅手續,總之細節上做得貼心一點,這種好客之道的軟銷策略,如獲內地客在小紅書「加持」,隨時比花巨資拍「Hello香港」宣傳片好十倍。

香港消費市道不是給予時間等待或不斷搞「夜繽紛」便可振興,而香港要仿效海南,也非憑業界一己之力可做到,需要特區政府盡一切可行方法,盡快與中央溝通,在政策層面作出調整才辦得到。03年中央開放「自由行」是送大禮,20年後會否再送上「小禮物」相助香港,調高免稅額度及再增加「自由行」城市,拭目以待。

應懷基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