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021.31
    +16.34 (+0.10%)
     
  • 國指

    6,010.64
    -5.87 (-0.10%)
     
  • 上證綜指

    2,890.90
    +4.16 (+0.14%)
     
  • 滬深300

    3,409.29
    +10.02 (+0.29%)
     
  • 美元

    7.8066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82
    +0.0025 (+0.27%)
     
  • 道指

    40,589.34
    +654.27 (+1.64%)
     
  • 標普 500

    5,459.10
    +59.88 (+1.11%)
     
  • 納指

    17,357.88
    +176.16 (+1.03%)
     
  • 日圓

    0.0505
    +0.0001 (+0.10%)
     
  • 歐元

    8.4741
    +0.0082 (+0.10%)
     
  • 英鎊

    10.0430
    +0.0110 (+0.11%)
     
  • 紐約期油

    76.44
    -1.84 (-2.35%)
     
  • 金價

    2,385.70
    +32.20 (+1.37%)
     
  • Bitcoin

    68,149.02
    +1,177.39 (+1.76%)
     
  • CMC Crypto 200

    1,379.08
    +48.48 (+3.64%)
     

宏觀視野│長汽舉報比亞迪意味甚麼?(邱古奇)

長汽舉報比亞迪意味甚麼?
長汽舉報比亞迪事件,可以看到中國汽車工業的幾個現象。 (Robert Way via Getty Images)

上星期四,比亞迪(1211)發布其混動版SUV宋-Pro DM-i冠軍版,長城汽車(2333)即時贈㷫,宣稱已向政府相關部門舉報比亞迪的秦PLUS DM-i、宋 PLUS DM-i採用常壓油箱,涉嫌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中國車企兩大巨頭正面「開戰」。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舉報涉及的兩款比亞迪汽車都是插電混動新能源車。混動汽車主要以純電(EV)模式運行,燃油推動為輔,汽油較易在油箱蒸發積聚,碳罐吸附不過來,便會泄漏到空氣中造成污染,不符合國6排放標準。

車企應對這個問題,常用的方法是採用可承受更高蒸汽壓力的高壓油箱,以減少燃油蒸發。比亞迪卻特立獨行,依然採用常壓油箱,成為長汽今次舉報的理據之一。常壓油箱的好處是成本輕,有業內人士計過數,常壓油箱較高壓油箱便宜800至1,200元(人民幣•下同),按照宋Plus DM-i和秦Plus DM-i銷量計算,相信可節省成本超過8億元。

自信來自專利技術

理論上看,比亞迪這兩款車確有排放不達標的可能,長汽亦聲稱已經測試證實。比亞迪即日提出兩點反駁,一是應由第三方來抽樣、保管和送檢,而不能是長汽。二是長城送檢的車輛里程僅450公里至670公里,並未達到法例規定的3000公里磨合期後才測試。

比亞迪的聲明不無驕傲地說,公司「在插混技術上有二十多年的積聚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麼簡單」。據報比亞迪敢用常壓油箱是因為擁有兩項專利技術:一是每當EV模式運行一段長時間,就會啟動內燃機消耗掉燃油蒸氣;二是利用液化袋,使蒸氣變回液體再回流。有了這些專利技術,難怪比亞迪看來胸有成竹。

廣告

此戰結果如何,大家且拭目以待。不過從這次「長比之戰」,可以看到中國汽車工業的幾個現象。

(1)中國汽車工業競爭開始白熱化(內捲),車企之間已由拼科技、比設計、鬥性價比等良性競爭,發展到由特斯拉發起的減價戰、車企互相揭短等激進競爭,隨着諸如小米(1810)等強手跨界挑戰,車企內捲將會更激烈。

舉報同業有積極意義

(2)在新能源車競爭中,比亞迪明顯領先,同業感受到強大壓力。今年首季,比亞迪按年多賺4.1倍至41.3億元,同期長汽賺1.74億元,倒退89.3%,雖然與產品處於結構調整期有關,落後之勢也是相當明顯。尤其讓長汽不安的是,比阿迪的新能源SUV熱賣,正分食長汽的蛋糕。

(3)中國汽車工業在國內或許不再是藍海,但還不是紅海,以出口市場而言更是藍澱一片,尚有偌大的開拓空間,不必過於悲觀,只是行業無可避免將進入整合階段,汰弱留強。從歐美的經驗這個發展正常不過,奧迪的四環標誌,正正代表奧迪是由四家車廠合併而成;大眾車廠今天旗下的賓利、奧迪、林寶堅尼等品牌,莫不是透過併購收納旗下。

(4)長汽的舉報不論出發點為何,也有其積極意義。中國汽車工業剛冒出頭,出口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但地位尚未穩固,被「自己人」監督檢舉還有機會改進,若被歐美等出口市場首先發現問題,受累的可能是整個中國汽車工業而不是單一車企。

邱古奇

資深投資者、資深財經專欄作家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