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1 小時 1 分鐘
  • 恒指

    17,677.03
    +392.49 (+2.27%)
     
  • 國指

    6,279.84
    +159.47 (+2.61%)
     
  • 上證綜指

    3,087.63
    +34.73 (+1.14%)
     
  • 滬深300

    3,583.47
    +53.18 (+1.51%)
     
  • 美元

    7.8288
    +0.0010 (+0.01%)
     
  • 人民幣

    0.9250
    +0.0007 (+0.08%)
     
  • 道指

    38,085.80
    -375.12 (-0.98%)
     
  • 標普 500

    5,048.42
    -23.21 (-0.46%)
     
  • 納指

    15,611.76
    -100.99 (-0.64%)
     
  • 日圓

    0.0498
    -0.0003 (-0.58%)
     
  • 歐元

    8.4038
    +0.0056 (+0.07%)
     
  • 英鎊

    9.791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3.97
    +0.40 (+0.48%)
     
  • 金價

    2,352.70
    +10.20 (+0.44%)
     
  • Bitcoin

    64,343.42
    +74.11 (+0.12%)
     
  • CMC Crypto 200

    1,390.71
    -5.82 (-0.42%)
     

宏觀視野:亞洲股市來年有望翻身

若利率周期見頂導致美元偏軟,應可為亞洲區的資金流動性帶來支持。
若利率周期見頂導致美元偏軟,應可為亞洲區的資金流動性帶來支持。

經歷今年的慘淡回報後,亞洲股市的壓力會否在2023年緩解?在環球利率上升之際,亞洲股市的短期前景似乎不見得好轉,但也並非只有一面倒的壞消息,考慮到現時多個領域的估值低廉,加上本已低迷的市場情緒,只要有任何宏觀經濟環境上的改善,均有可能驅使亞洲股市在中期內從當前水平大幅回升。

從宏觀角度來看,環球市況仍然相當艱難。為了令經濟增長放緩及抑制過去12至18個月累積的通脹壓力,主要西方經濟體的央行被迫大幅加息。隨着美國聯儲局繼續以較激進的步伐加息,加上住屋及就業市場放緩,美國經濟或會陷入衰退。由於能源成本迅速上漲及俄烏局勢造成的干擾,令生活成本壓力進一步增加,歐洲所面臨的壓力更大。

此前,環球通脹率長期維持在極低水平,而利率也是接近零。現時形勢急劇轉變,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企業、政府及投資者帶來重大挑戰,資本市場的波動亦因此加劇。

兩因素成逆轉關鍵

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及耐用消費品需求疲軟已嚴重影響亞洲出口,尤其是科技產品。因應半導體需求將於未來數個季度大幅下降的預期,金融市場已迅速作出調整。由出口相關行業主導的南韓及台灣股市因而受到沉重打擊。作為環球第二大及亞洲最大經濟體系,內地本土需求因防疫措施持續而受到抑制,尤其影響到消費相關行業。

現時有兩項較即時的關鍵變數,可以影響明年亞洲股市的前景。第一項變數是內地針對疫情爆發的對策。若當局落實放寬「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相信可為過去18個月的企業盈利和估值起到提振作用,繼而帶動市場作出積極回應。

雖然現階段的基線預測是政策將循序漸進地轉變,但這或已足以改善市場情緒,並促進經濟增長。鑑於內地與全球各地的緊密貿易聯繫,上述變化或將為香港金融市場提供支持,並有可能為其他亞洲區內經濟體系的經濟增長帶來溢出效應。

第二項變數是未來西方國家藉以平息通脹壓力所需的加息幅度,以及美國及歐盟經濟究竟以軟着陸還是硬着陸的姿態放緩。利率周期見頂亦有可能導致美元偏軟,這應為亞洲經濟體系的資金流動性及股市估值帶來支持。美國通脹及利率預期愈早見頂,顯然對環球股市前景愈有利。

金融領域看高一線

雖然短期內金融市場仍將面臨挑戰,但依然看好亞洲主要出口業的環球行業龍頭,包括南韓及台灣的科技股。長遠而言,這些股票仍然具備能夠驅動增長的有利因素。

香港股市估值可觀,加上企業業務強勁,相信可助市場度過當前的低迷期,而包括香港、新加坡及個別東南亞地區在內的金融企業亦勢將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受惠,並提供具吸引力的估值和收益。

印度市場方面,由於企業債滲透率較低,加強經濟「迎頭趕上」的潛力龐大,相信可帶來一些具吸引力的長遠投資機會。然而,在錄得兩至3年極為強勁的表現後,該市場現時的估值已屬偏高。另外,澳洲亦展現出具吸引力的入市機會和較強的防守能力。

內地市場方面,宜較專注於個別能夠在疫情限制措施放寬、股市反彈回升後提供具吸引力的風險回報,或與政府策略重點密切相關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