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809.66
    +436.63 (+2.51%)
     
  • 國指

    6,148.33
    +157.77 (+2.63%)
     
  • 上證綜指

    3,110.48
    +3.16 (+0.10%)
     
  • 滬深300

    3,689.52
    -10.98 (-0.30%)
     
  • 美元

    7.8307
    +0.0017 (+0.0224%)
     
  • 人民幣

    0.9318
    -0.0002 (-0.02%)
     
  • 道指

    33,507.50
    -158.84 (-0.47%)
     
  • 標普 500

    4,288.05
    -11.65 (-0.27%)
     
  • 納指

    13,219.32
    +18.05 (+0.14%)
     
  • 日圓

    0.0522
    -0.0000 (-0.04%)
     
  • 歐元

    8.2753
    +0.0039 (+0.05%)
     
  • 英鎊

    9.5510
    -0.0030 (-0.03%)
     
  • 紐約期油

    90.77
    -0.94 (-1.02%)
     
  • 金價

    1,864.60
    -14.00 (-0.75%)
     
  • Bitcoin

    27,069.63
    +164.34 (+0.61%)
     
  • CMC Crypto 200

    579.66
    +0.90 (+0.15%)
     

對症下藥|審閱你履歷的可能不是人 專家教你履歷免落「黑洞」

對症下藥|審閱你履歷的可能不是人 專家教你履歷免落「黑洞」
對症下藥|審閱你履歷的可能不是人 專家教你履歷免落「黑洞」

相信不少人認為廣撒履歷就能增加面試機會,但這種想法可能大錯特錯。事實上,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在審閱求職申請時,會先使用人工智能(AI)去過濾部分不合適的履歷,而這種情況被稱為「履歷黑洞」(resume black hole)。據《CNBC》報道,美國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今年1月時曾作出估算,有逾80%的僱主,當中包括99%的財富500強企業,都會使用AI去過濾求職申請。

招聘平台數據分析員Frida Polli接受《CNBC》訪問時指出,財富500強企業為了加快選拔過程,會篩走沒持有指定證書或資格的求職者;縱然現時勞動力市場緊張,不少公司開始擴大招聘範圍,但「履歷黑洞」的情況仍然存在。

勝過AI系統 履歷不能太有創意

為避免「履歷黑洞」發生在自己身上,TopResume的履歷撰寫專家Amanda Augustine建議「履歷不能設計得太有創意」。她解釋,非標準化格式只會令AI困惑,非不能吸引AI的眼球,甚至增加被篩走的可能。

對此,Amanda有以下建議:

  • 應盡量在履歷中使用單詞和標點符號,盡量避免使用圖像;

  • 若想在履歷中加入超連結,應確保相關超連結與句子分隔,例如將超連結放在句子末端的括弧內;

  • 使用Microsoft Word或Google Docs等平台中常見的預設字體;

  • 應保持履歷標題、日期和其他內容使用相同的格式。

履歷簡而精 關鍵字要用妥

招聘分析公司Datapeople創辦人之一Amit Bhatia表示,ChatGPT發展日新月異,能與人類進行交流,但審閱履歷的AI顯然未達到此水平。他建議求職者盡量避免在履歷中加入多餘的句子,以此降低AI的理解難度。Bhatia表示「AI無法理解人類思維,因此求職者應明確列出自己俱備的技能」,這有利AI將職位描述中的關鍵字與求職者履歷相匹配。

Bhatia指出,求職者要意識到其履歷往往會在早期的時候,經過AI的審閱及篩選。雖然AI可能是第一個看到求職者的履歷,但不能忽略人類在決定招聘與否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CNBC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Fortune Insight 聯乘 《華爾街日報》推出全新訂閱計劃「FI Prime Plus」,只需輸入優惠碼「FIP30free」,即可免費一個月暢讀《華爾街日報》全網內容和Fortune Insight大部份收費內容
按此訂閱: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wsj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