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41.78
    -170.85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滬深300

    3,541.53
    +15.40 (+0.44%)
     
  • 美元

    7.810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32 (+0.12%)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555
    -0.0313 (-0.37%)
     
  • 英鎊

    9.9060
    -0.0600 (-0.60%)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8.40
    +30.40 (+1.31%)
     
  • Bitcoin

    66,507.48
    +277.64 (+0.42%)
     
  • CMC Crypto 200

    1,378.67
    -39.21 (-2.76%)
     

小米利潤破頂 賣車拚12萬輛

小米(1810.HK)今年首季收入加速增長,且毛利率改善,帶動季度經調整淨利潤創歷來新高,按年增加101%至65億元(人民幣.下同),遠勝預估的51億元;收入錄得755億元,按年提高27%,亦優於預測的735億元。小米首款電動車SU7於3月底上市後熱銷,集團合夥人兼總裁盧偉冰表示,汽車工廠的產能爬坡正全力提速,6月將改為「雙班生產」,確保今年交付超過10萬輛,並挑戰全年12萬輛的交付目標。

首季賺65億倍增 勝預期

SU7系列包含標準版、Pro及Max三款配置。盧偉冰透露,按訂單數據,SU7 Max的佔比最高,超過40%,標準版和SU7 Pro分別佔約三成。截至今年4月底,SU7系列鎖單量逾8.8萬輛,盧偉冰認為,目前鎖定客戶訂單的最大障礙是交付周期,故需提高產出,縮短交付時間。「雙班生產」實施後,產能可明顯提升,目標下月的單月新車交付量超越1萬輛。

小米昨日績前股價收報18.94港元,跌2.6%。截至今日凌晨1時30分,小米美國存託股票(ADS)跌1.6%,折合報18.79港元,較港低0.8%。

其他核心業務方面,集團上季智能手機出貨量達4060萬部,按年增加33.7%,惟因境外市場收入佔比上升,平均單價輕微減少0.6%至1144.7元。整體而言,智能手機分部季度收入按年漲33%至465億元,毛利率按年提高3.6個百分點至14.8%。

盧偉冰冀望,次季智能手機出貨量不低於首季,意味上半年可較去年同期增加1500萬部以上,他對今年智能手機業務的銷量、毛利率及高端化進展均具信心。

廣告

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季度收入錄得204億元,按年進賬21%,分部毛利率創歷史新高,上升4.1個百分點至19.9%。其中,大家電業務上季收入增長超過46%。問及IoT業務毛利率改善是否可持續,盧偉冰指出,過去兩至三年,小米着力推高產品經營、研發、交付、核心器件掌握等產業能力,目前穿戴式設備、平板及大家電品類皆表現亮眼。

IoT業務未來兩年續「爆發」

盧偉冰形容今年只是小米IoT業務「爆發的第一年」,相信明年和後年依然會有「非常好的爆發」,很多品類的能力建設和經營結果有待呈現。另一方面,IoT業務的海外拓展空間廣闊,在中國市場,小米的非手機業務佔比已經達到50%,在海外卻不足20%。

互聯網服務上季收入按年提高14.5%至80億元,毛利率增加1.9個百分點至74.2%。

談及新零售,盧偉冰說,今年是小米「人車家全生態」全面展開之年,未來3年擬在內地增加1萬間門店,令門店總數達到2萬間,同時進行生態升級,把一些門店遷至更佳的地理位置,以及擴大部分門店面積。

截至今年3月底,小米的存貨較去年底升17%至519億元。首席財務官林世偉解釋,因應銷量增加,原材料和整機庫存有所增多,同時為應對「618購物節」而備貨。此外,今年新增汽車庫存,總體而言庫存處於健康水平。

費用方面,由於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研發投入增加,小米上季研發開支按年上升25.4%至52億元。銷售及推廣開支亦加大,按年提高33.6%至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