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6 小時 3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028.52
    -306.78 (-1.67%)
     
  • 國指

    6,439.82
    -116.28 (-1.77%)
     
  • 上證綜指

    2,998.14
    -7.30 (-0.24%)
     
  • 道指

    39,150.33
    +15.53 (+0.04%)
     
  • 標普 500

    5,464.62
    -8.55 (-0.16%)
     
  • 納指

    17,689.36
    -32.24 (-0.18%)
     
  • Vix指數

    13.20
    -0.08 (-0.60%)
     
  • 富時100

    8,237.72
    -34.74 (-0.42%)
     
  • 紐約期油

    80.59
    -0.70 (-0.87%)
     
  • 金價

    2,334.70
    +3.50 (+0.15%)
     
  • 美元

    7.8053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97
    -0.0001 (-0.01%)
     
  • 日圓

    0.0486
    -0.0003 (-0.55%)
     
  • 歐元

    8.3390
    -0.0155 (-0.19%)
     
  • Bitcoin

    64,132.62
    -103.36 (-0.16%)
     
  • CMC Crypto 200

    1,322.08
    -38.25 (-2.81%)
     

〈工業生產指數〉AI需求帶動 4月工業及製造業指數連2紅 年增均逾14%

經濟部統計處今(23)日公布 113 年 4 月工業生產指數 87.70,年增 14.61%,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 14.9%,指數皆呈現連續 2 個月正成長。經濟部表示,因 AI 需求強勁,電子零組件、積體電路業、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生產暢旺,預估 5 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將年增 6.7% 至 11.4%,全年續呈正成長。

統計處表示, 4 月工業生產指數 87.70,較上月減少 5.65%,經季節調整後,工業生產增加 0.54%,製造業增加 1.19%。與上年同期相比,工業生產增加 14.61%,其中製造業增加 14.90%,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減少 4.20%,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增加 10.77%,用水供應業減少 3.14%。

累計 1 至 4 月與上年同期比較,工業生產增加 8.11%,其中製造業增加 8.26%。電子零組件業年增 23.01%,主因受惠高速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拓展,推升 12 吋晶圓代工持續成長,加以 IC 設計、DRAM、IC / 晶圓測試、印刷電路板等產品訂單逐步回升所致。累計 1 至 4 月較上年同期增加 13.88%。

製造業中,4 月以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 37.14% 最明顯,主因人工智慧及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持續擴增,加上手機鏡頭訂單成長,致伺服器、行動裝置鏡頭、其他電腦設備及零組件、固態硬碟等生產上揚。累計 1 至 4 月較上年同期增加 21.57%。

廣告

其他業別多呈現增加,機械設備業年增 8.21%,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增 5.07%,汽車及其零件業年增 0.43%,僅基本金屬業年減 4.41%,主因鋼鐵市場需求回復力道有限,及低價鋼品干擾市況,致減產較為顯著。

4 月份製造業生產指數 87.30,年增 14.90%,主因受惠人工智慧、高速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持續成長,推升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續強,加上部分傳統產業因下游回補庫存而增產,以及上年同月比較基數相對偏低所致;累計 1 至 4 月較上年同期增加 8.26%。

資訊電子產業方面,受惠高速運算、人工智慧應用及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成長,帶動 12 吋晶圓代工生產續揚,致電子零組件業年增 23.01%,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亦受惠 AI 浪潮,推升伺服器需求暢旺,致生產指數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 37.14%。

傳統產業中,機械設備業年增 8.21%、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增 5.07%;汽車及其零件業年增 0.43%;基本金屬業則因鋼鐵市場需求動能不強,以及低價鋼品擾市,致年減 4.41%。

統計處表示,展望未來,通膨和高利率,以及美中科技爭端、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持續牽制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但高效能運算、AI 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增,將帶動我國半導體高階製程及伺服器等相關供應鏈增產,有助於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升,預估 5 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可望年增 6.7% 到 11.4%,且全年正成長可期。

更多鉅亨報導
2月工業生產、製造業指數雙呈負成長 估Q2復甦動能更明顯
3 月年增3.99% 資訊電子生產指數創單月新高 Q1終結連6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