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1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52
    +0.0009 (+0.10%)
     
  • 道指

    38,323.67
    +237.87 (+0.62%)
     
  • 標普 500

    5,109.24
    +60.82 (+1.20%)
     
  • 納指

    15,944.39
    +332.63 (+2.13%)
     
  • 日圓

    0.0494
    -0.0007 (-1.34%)
     
  • 歐元

    8.3727
    -0.0255 (-0.30%)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83
    +0.26 (+0.31%)
     
  • 金價

    2,350.30
    +7.80 (+0.33%)
     
  • Bitcoin

    64,010.69
    -589.33 (-0.91%)
     
  • CMC Crypto 200

    1,332.70
    -63.83 (-4.57%)
     

市民憂慮|公立醫院處方內地藥 醫護稱中文名難識別 醫管局:供應緊張或其他地區採購

不少市民一向信賴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但近日有網民發現,本港的公立醫院開始處方內地的止痛藥和胃藥,質疑政策是否有變。今日有傳媒報道,公立醫院近期向病人處方至少兩款由內地藥廠生產的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醫管局回應稱,如因疫情嚴峻導致個別藥物供應緊張,或需從不同地區進口採購合約以外的藥物。

FB專頁公務員SECRETS最新有帖子顯示,有市民從瑪麗醫院獲處方名為「对乙酰氨基酚片」字樣及一款胃藥,均為內地藥廠出產的藥物。帖子回應留言,有人回應從其他公立醫院也有類似遭遇,部份自稱醫護人士更稱,抗生素也改用了內地生產的藥物。網民稱涉及藥物部份沒有英文名稱,而採用的中文名,非普通人容易理解,擔心引起誤會。

圖片來源:FB專頁公務員SECRETS

有傳媒今日報道,疫情期間,含撲熱息痛(Paracetamol)的止痛退燒藥供應不穩,疑因此公立醫院引入內地藥物。報道指,有病人6月中分別從天水圍醫院和博愛醫院獲處方印有「对乙酰氨基酚片」字樣、由成都通德藥業有限公司出產的藥物;病人稱,當時醫生稱藥物為止痛藥,她留意到盒上有「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字眼,未敢服用。

有醫護向BossMind表示,疫情期間,醫管局為確保藥物供應,今年2、3月曾購了一批內地的止痛藥,現在或許要盡量處方免浪費;他稱,醫管局的藥物一向有嚴謹的採購程序,不少藥物採購副廠的出品,不是罕見,例如局內一些抗生素、類固醇等也有用內地藥物,但醫護的關注是,內地藥物大部份只有中文名,沒有英文名,醫護未必準確識別,希望局方留意。

醫管局回應稱,在特殊情况或當藥物出現未能預計的供應問題時,該局或需從不同地區進口採購合約以外的藥物,以確保病人得到適切藥物治療。不過,傳媒翻查衛生署網頁,未見該款藥物的註冊資料。衛生署未有回應上述藥物有否在港註冊,稱法例容許註冊醫生可為治療特定病人而進口未經註冊藥劑製品。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